From e80006ab6e3f0446fc4d2ff7a6f27a493a213723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chengkai48 Date: Thu, 26 Dec 2024 18:23:59 +0800 Subject: [PATCH] feat: add interview model --- .vitepress/config.mts | 57 +++++ ...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 14 -- ...ra\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13 -- ...57\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5 - ...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13 -- ...50\346\210\267\345\210\233\344\270\232.md" | 13 -- ...11\347\224\262\345\214\273\351\231\242.md" | 13 -- ...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 8 - ...26\347\240\224\347\251\266\345\221\230.md" | 13 -- ...16\345\217\260\345\274\200\345\217\221.md" | 16 -- ...01\347\240\224\347\251\266\351\231\242.md" | 9 - ...15\345\212\241\347\273\217\347\220\206.md" | 26 --- ...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21 -- ...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14 -- ...73\347\273\237\351\242\204\347\240\224.md" | 11 - ...41\346\235\203\346\212\225\350\265\204.md" | 10 - ...47\345\223\201\347\273\217\347\220\206.md" | 28 --- ...00\346\234\257\351\224\200\345\224\256.md" | 16 -- ...46\345\211\257\346\225\231\346\216\210.md" | 23 --- ...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14 -- public/assets/Interviews/init.md | 20 -- public/assets/Interviews/name2.md | 0 src/in-school/competition.md | 63 +++--- src/interviews/03-w-teacher.md | 191 +++++++++++++++++ src/interviews/08-google.md | 108 ++++++++++ src/interviews/09-j-entrepreneur.md | 52 +++++ src/interviews/10-l-hospital.md | 26 +++ src/interviews/20-nvidia.md | 122 +++++++++++ src/interviews/20-w-research.md | 25 +++ src/interviews/22-c-ai.md | 32 +++ src/interviews/22-s-sales.md | 90 ++++++++ src/interviews/23-c-hw.md | 60 ++++++ src/interviews/23-c-state.md | 38 ++++ src/interviews/23-p-product.md | 195 ++++++++++++++++++ src/interviews/23-s-system.md | 29 +++ src/interviews/23-x-horizon.md | 79 +++++++ src/interviews/23-x-ms.md | 58 ++++++ src/interviews/23-x-music.md | 82 ++++++++ src/interviews/23-z-research.md | 23 +++ src/interviews/24-c-java.md | 27 +++ src/interviews/24-f-ai.md | 165 +++++++++++++++ src/interviews/97-b-investment.md | 81 ++++++++ 42 files changed, 1572 insertions(+), 331 deletions(-)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0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46\235\250-\345\276\256\350\275\257\344\270\212\346\265\267\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1_22\345\261\212\347\241\225-C-\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5\205\254\345\217\270AI Infra\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2_24\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java\345\220\216\347\253\257\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3_23\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5\233\275\344\274\201\347\277\274\344\272\221\345\220\216\347\253\257\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4_09\345\261\212MSE-\345\247\234\345\205\210\347\224\237-\346\213\233\345\225\206\351\227\250\346\210\267\345\210\233\344\270\232.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5_10\345\261\212\347\241\225-\346\235\216\345\220\214\345\255\246-\346\237\220\344\270\211\347\224\262\345\214\273\351\231\242.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6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13\217\351\224\220-\346\237\220\347\234\201\347\233\264\344\272\213\344\270\232\345\215\225\344\275\215\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7_20\345\261\212\347\241\225-\347\216\213\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64\351\203\250\345\210\270\345\225\206\347\250\213\345\272\217\345\214\226\347\240\224\347\251\266\345\221\23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8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56\270\345\255\246\351\225\277-\345\234\260\345\271\263\347\272\277\345\220\216\345\217\260\345\274\200\345\217\221.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9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74\240\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56\344\274\201\347\240\224\347\251\266\351\231\242.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1_08\345\261\212\346\234\254-\346\256\265\346\226\260\346\235\260-\350\260\267\346\255\214\345\224\256\345\220\216\346\234\215\345\212\241\347\273\217\347\220\206.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2_20\345\261\212\347\241\225-Allen-\350\213\261\344\274\237\350\276\276\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3_24\345\261\212\345\215\232-F-\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4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64\224\345\245\263\345\243\253-\345\215\216\344\270\272\347\263\273\347\273\237\351\242\204\347\240\224.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5_97\345\261\212\346\234\254-\346\237\220\345\255\246\351\225\277-\344\270\200\347\272\247\345\270\202\345\234\272\350\202\241\346\235\203\346\212\225\350\265\204.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6_23\345\261\212\347\241\225-\344\275\251\345\245\207-\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4\272\247\345\223\201\347\273\217\347\220\206.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7_22\345\261\212\347\241\225-\345\217\27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7\224\265\346\261\240\344\273\277\347\234\237\345\205\254\345\217\270\346\212\200\346\234\257\351\224\200\345\224\256.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8_03\345\261\212\345\215\232-\347\216\213\347\234\237\346\230\237-\344\270\212\346\265\267\347\254\254\344\272\214\345\267\245\344\270\232\345\244\247\345\255\246\345\211\257\346\225\231\346\216\21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4.9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51\222\222-\350\205\276\350\256\257\351\237\263\344\271\220\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init.md delete mode 100644 public/assets/Interviews/name2.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03-w-teacher.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08-google.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09-j-entrepreneur.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10-l-hospital.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0-nvidia.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0-w-research.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2-c-ai.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2-s-sales.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c-hw.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c-state.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p-product.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s-system.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x-horizon.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x-ms.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x-music.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3-z-research.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4-c-java.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24-f-ai.md create mode 100644 src/interviews/97-b-investment.md diff --git a/.vitepress/config.mts b/.vitepress/config.mts index 78dcd4e..0bf1290 100644 --- a/.vitepress/config.mts +++ b/.vitepress/config.mts @@ -151,6 +151,63 @@ const sidebar: ThemeConfig['sidebar'] = { text: '校友访谈', items: [ { text: '写在前面', link: "/interviews/pre", + }, + { + text: '08届Google售后经理', link: "/interviews/08-google", + }, + { + text: '20届Nvidia开发', link: "/interviews/20-nvidia", + }, + { + text: '24届博-F-互联网大厂算法工程师', link: "/interviews/24-f-ai", + }, + { + text: '23届硕-崔女士-华为系统预研', link: '/interviews/23-c-hw', + }, + { + text: '97届本-某学长-一级市场股权投资', link: '/interviews/97-b-investment', + }, + { + text: '23届硕-佩奇-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 link: '/interviews/23-p-product', + }, + { + text: '22届硕-司学长-某电池仿真公司技术销售', link: '/interviews/22-s-sales', + }, + { + text: '03届博-王真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 link: '/interviews/03-w-teacher', + }, + { + text: '23届硕-肖钒-腾讯音乐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link: '/interviews/23-x-music', + }, + { + text: '23届硕-肖杨-微软上海软件开发', link: '/interviews/23-x-ms', + }, + { + text: '22届硕-C-大模型公司AI Infra工程师', link: '/interviews/22-c-ai', + }, + { + text: '24届硕-陈学长-java后端工程师', link: '/interviews/24-c-java', + }, + { + text: '23届硕-陈学长-某国企后端开发工程师', link: '/interviews/23-c-state', + }, + { + text: '09届MSE-姜先生-招商门户创业', link: '/interviews/09-j-entrepreneur', + }, + { + text: '10届硕-李同学-某三甲医院', link: '/interviews/10-l-hospital', + }, + { + text: '23届硕-苏锐-某省直事业单位软件开发', link: '/interviews/23-s-system', + }, + { + text: '20届硕-王先生-某头部券商程序化研究员', link: '/interviews/20-w-research', + }, + { + text: '23届硕-许学长-地平线后台开发', link: '/interviews/23-x-horizon', + }, + { + text: '23届硕-张先生-某央企研究院', link: '/interviews/23-z-research',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0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46\235\250-\345\276\256\350\275\257\344\270\212\346\265\267\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0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46\235\250-\345\276\256\350\275\257\344\270\212\346\265\267\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28a458..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0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46\235\250-\345\276\256\350\275\257\344\270\212\346\265\267\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 /dev/null @@ -1,14 +0,0 @@ -\newpage -## 23届硕-肖杨-微软上海软件开发 -联系方式:fxiao20@fudan.edu.cn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1_22\345\261\212\347\241\225-C-\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5\205\254\345\217\270AI Infra\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1_22\345\261\212\347\241\225-C-\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5\205\254\345\217\270AI Infra\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68c432a..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1_22\345\261\212\347\241\225-C-\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5\205\254\345\217\270AI Infra\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dev/null @@ -1,13 +0,0 @@ -\newpage -## 22届硕-C-大模型公司AI Infra工程师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2_24\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java\345\220\216\347\253\257\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2_24\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java\345\220\216\347\253\257\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22fc698..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2_24\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java\345\220\216\347\253\257\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dev/null @@ -1,5 +0,0 @@ -\newpage -## 24届硕-陈学长-java后端工程师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3_23\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5\233\275\344\274\201\347\277\274\344\272\221\345\220\216\347\253\257\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3_23\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5\233\275\344\274\201\347\277\274\344\272\221\345\220\216\347\253\257\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976e51..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3_23\345\261\212\347\241\225-\351\231\21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5\233\275\344\274\201\347\277\274\344\272\221\345\220\216\347\253\257\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dev/null @@ -1,13 +0,0 @@ -\newpage -## 23届硕-陈学长-某国企翼云后端开发工程师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4_09\345\261\212MSE-\345\247\234\345\205\210\347\224\237-\346\213\233\345\225\206\351\227\250\346\210\267\345\210\233\344\270\232.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4_09\345\261\212MSE-\345\247\234\345\205\210\347\224\237-\346\213\233\345\225\206\351\227\250\346\210\267\345\210\233\344\270\232.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8f7002..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4_09\345\261\212MSE-\345\247\234\345\205\210\347\224\237-\346\213\233\345\225\206\351\227\250\346\210\267\345\210\233\344\270\232.md" +++ /dev/null @@ -1,13 +0,0 @@ -\newpage -## 09届MSE-姜先生-招商门户创业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5_10\345\261\212\347\241\225-\346\235\216\345\220\214\345\255\246-\346\237\220\344\270\211\347\224\262\345\214\273\351\231\242.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5_10\345\261\212\347\241\225-\346\235\216\345\220\214\345\255\246-\346\237\220\344\270\211\347\224\262\345\214\273\351\231\242.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cd5973b..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5_10\345\261\212\347\241\225-\346\235\216\345\220\214\345\255\246-\346\237\220\344\270\211\347\224\262\345\214\273\351\231\242.md" +++ /dev/null @@ -1,13 +0,0 @@ -\newpage -## 10届硕-李同学-某三甲医院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6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13\217\351\224\220-\346\237\220\347\234\201\347\233\264\344\272\213\344\270\232\345\215\225\344\275\215\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6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13\217\351\224\220-\346\237\220\347\234\201\347\233\264\344\272\213\344\270\232\345\215\225\344\275\215\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02f225..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6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13\217\351\224\220-\346\237\220\347\234\201\347\233\264\344\272\213\344\270\232\345\215\225\344\275\215\350\275\257\344\273\266\345\274\200\345\217\221.md" +++ /dev/null @@ -1,8 +0,0 @@ -\newpage -## 23届硕-苏锐-某省直事业单位软件开发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7_20\345\261\212\347\241\225-\347\216\213\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64\351\203\250\345\210\270\345\225\206\347\250\213\345\272\217\345\214\226\347\240\224\347\251\266\345\221\23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7_20\345\261\212\347\241\225-\347\216\213\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64\351\203\250\345\210\270\345\225\206\347\250\213\345\272\217\345\214\226\347\240\224\347\251\266\345\221\23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2d882b1..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7_20\345\261\212\347\241\225-\347\216\213\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64\351\203\250\345\210\270\345\225\206\347\250\213\345\272\217\345\214\226\347\240\224\347\251\266\345\221\230.md" +++ /dev/null @@ -1,13 +0,0 @@ -\newpage -## 20届硕-王先生-某头部券商程序化研究员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8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56\270\345\255\246\351\225\277-\345\234\260\345\271\263\347\272\277\345\220\216\345\217\260\345\274\200\345\217\221.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8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56\270\345\255\246\351\225\277-\345\234\260\345\271\263\347\272\277\345\220\216\345\217\260\345\274\200\345\217\22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cc272f..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8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56\270\345\255\246\351\225\277-\345\234\260\345\271\263\347\272\277\345\220\216\345\217\260\345\274\200\345\217\221.md" +++ /dev/null @@ -1,16 +0,0 @@ -\newpage -## 23届硕-许学长-地平线后台开发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9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74\240\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56\344\274\201\347\240\224\347\251\266\351\231\242.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9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74\240\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56\344\274\201\347\240\224\347\251\266\351\231\242.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aeb7f4..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9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74\240\345\205\210\347\224\237-\346\237\220\345\244\256\344\274\201\347\240\224\347\251\266\351\231\242.md" +++ /dev/null @@ -1,9 +0,0 @@ -\newpage -## 23届硕-张先生-某央企研究院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_08\345\261\212\346\234\254-\346\256\265\346\226\260\346\235\260-\350\260\267\346\255\214\345\224\256\345\220\216\346\234\215\345\212\241\347\273\217\347\220\206.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1_08\345\261\212\346\234\254-\346\256\265\346\226\260\346\235\260-\350\260\267\346\255\214\345\224\256\345\220\216\346\234\215\345\212\241\347\273\217\347\220\206.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c751d..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1_08\345\261\212\346\234\254-\346\256\265\346\226\260\346\235\260-\350\260\267\346\255\214\345\224\256\345\220\216\346\234\215\345\212\241\347\273\217\347\220\206.md" +++ /dev/null @@ -1,26 +0,0 @@ -# 访谈录 -本章节通过采访问答的形式整理了前辈们的工作经验,内容涵盖他们的从业感受、对行业的见解,以及对当前正在求职的同学们的建议。目前,我们共整理了19篇访谈录,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视频采访记录整理成文,少部分是由受访者直接填写访谈表。 - -目前,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校友**,每篇成稿都根据受访者的要求进行了一些**匿名化的处理**,且最终**都经过了受访者的审阅与确认**。希望能为读者在择业和选岗方面提供一些感性的经验参考。 - - -我们想联系到更多元的受访者,特别希望能采访到更多各行各业的**资深从业者**!以及**相关行业的面试官**,或是有**工作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校友**。 -如果这篇册子有幸与您相遇,并且您愿意接受采访的话,欢迎通过邮箱 21210240339@m.fudan.edu.cn 或微信公众号“破蛋手册Beta”与我们联系。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 - -## 08届本-段新杰-谷歌售后服务经理 -联系方式:duanxinjie119@hotmail.com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2_20\345\261\212\347\241\225-Allen-\350\213\261\344\274\237\350\276\276\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2_20\345\261\212\347\241\225-Allen-\350\213\261\344\274\237\350\276\276\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3acec8..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2_20\345\261\212\347\241\225-Allen-\350\213\261\344\274\237\350\276\276\345\274\200\345\217\221\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dev/null @@ -1,21 +0,0 @@ -\newpage -## 20届硕-Allen-英伟达开发工程师 -联系方式:V:hustlmn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3_24\345\261\212\345\215\232-F-\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3_24\345\261\212\345\215\232-F-\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00abaa..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3_24\345\261\212\345\215\232-F-\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dev/null @@ -1,14 +0,0 @@ -\newpage -## 24届博-F-互联网大厂算法工程师 -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4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64\224\345\245\263\345\243\253-\345\215\216\344\270\272\347\263\273\347\273\237\351\242\204\347\240\224.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4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64\224\345\245\263\345\243\253-\345\215\216\344\270\272\347\263\273\347\273\237\351\242\204\347\240\224.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c30413..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4_23\345\261\212\347\241\225-\345\264\224\345\245\263\345\243\253-\345\215\216\344\270\272\347\263\273\347\273\237\351\242\204\347\240\224.md" +++ /dev/null @@ -1,11 +0,0 @@ -\newpage -## 23届硕-崔女士-华为系统预研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5_97\345\261\212\346\234\254-\346\237\220\345\255\246\351\225\277-\344\270\200\347\272\247\345\270\202\345\234\272\350\202\241\346\235\203\346\212\225\350\265\204.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5_97\345\261\212\346\234\254-\346\237\220\345\255\246\351\225\277-\344\270\200\347\272\247\345\270\202\345\234\272\350\202\241\346\235\203\346\212\225\350\265\204.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943860..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5_97\345\261\212\346\234\254-\346\237\220\345\255\246\351\225\277-\344\270\200\347\272\247\345\270\202\345\234\272\350\202\241\346\235\203\346\212\225\350\265\204.md" +++ /dev/null @@ -1,10 +0,0 @@ -\newpage -## 97届本-某学长-一级市场股权投资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6_23\345\261\212\347\241\225-\344\275\251\345\245\207-\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4\272\247\345\223\201\347\273\217\347\220\206.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6_23\345\261\212\347\241\225-\344\275\251\345\245\207-\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4\272\247\345\223\201\347\273\217\347\220\206.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41d7cf..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6_23\345\261\212\347\241\225-\344\275\251\345\245\207-\344\272\222\350\201\224\347\275\221\345\244\247\345\216\202\344\272\247\345\223\201\347\273\217\347\220\206.md" +++ /dev/null @@ -1,28 +0,0 @@ -\newpage -## 23届硕-佩奇-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7_22\345\261\212\347\241\225-\345\217\27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7\224\265\346\261\240\344\273\277\347\234\237\345\205\254\345\217\270\346\212\200\346\234\257\351\224\200\345\224\256.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7_22\345\261\212\347\241\225-\345\217\27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7\224\265\346\261\240\344\273\277\347\234\237\345\205\254\345\217\270\346\212\200\346\234\257\351\224\200\345\224\256.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6722d51..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7_22\345\261\212\347\241\225-\345\217\270\345\255\246\351\225\277-\346\237\220\347\224\265\346\261\240\344\273\277\347\234\237\345\205\254\345\217\270\346\212\200\346\234\257\351\224\200\345\224\256.md" +++ /dev/null @@ -1,16 +0,0 @@ -\newpage -## 22届硕-司学长-某电池仿真公司技术销售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8_03\345\261\212\345\215\232-\347\216\213\347\234\237\346\230\237-\344\270\212\346\265\267\347\254\254\344\272\214\345\267\245\344\270\232\345\244\247\345\255\246\345\211\257\346\225\231\346\216\21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8_03\345\261\212\345\215\232-\347\216\213\347\234\237\346\230\237-\344\270\212\346\265\267\347\254\254\344\272\214\345\267\245\344\270\232\345\244\247\345\255\246\345\211\257\346\225\231\346\216\21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cc507c..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8_03\345\261\212\345\215\232-\347\216\213\347\234\237\346\230\237-\344\270\212\346\265\267\347\254\254\344\272\214\345\267\245\344\270\232\345\244\247\345\255\246\345\211\257\346\225\231\346\216\210.md" +++ /dev/null @@ -1,23 +0,0 @@ -\newpage -## 03届博-王真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 -联系方式:13661479214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9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51\222\222-\350\205\276\350\256\257\351\237\263\344\271\220\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4.9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51\222\222-\350\205\276\350\256\257\351\237\263\344\271\220\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48c192..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4.9_23\345\261\212\347\241\225-\350\202\226\351\222\222-\350\205\276\350\256\257\351\237\263\344\271\220\345\244\247\346\250\241\345\236\213\347\256\227\346\263\225\345\267\245\347\250\213\345\270\210.md" +++ /dev/null @@ -1,14 +0,0 @@ -\newpage -## 23届硕-肖钒-腾讯音乐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联系方式:fxiao20@fudan.edu.cn - - - - - - - - - - -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init.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init.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b14d31..0000000 --- a/public/assets/Interviews/init.md +++ /dev/null @@ -1,20 +0,0 @@ -\input{4_访谈录/4.1_08届本-段新杰-谷歌售后服务经理} - -\input{4_访谈录/4.2_20届硕-Allen-英伟达开发工程师} -\input{4_访谈录/4.3_24届博-F-互联网大厂算法工程师} -\input{4_访谈录/4.4_23届硕-崔女士-华为系统预研} -\input{4_访谈录/4.5_97届本-某学长-一级市场股权投资} -\input{4_访谈录/4.6_23届硕-佩奇-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 -\input{4_访谈录/4.7_22届硕-司学长-某电池仿真公司技术销售} -\input{4_访谈录/4.8_03届博-王真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 -\input{4_访谈录/4.9_23届硕-肖钒-腾讯音乐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input{4_访谈录/4.10_23届硕-肖杨-微软上海软件开发} -\input{4_访谈录/4.11_22届硕-C-大模型公司AI Infra工程师} -\input{4_访谈录/4.12_24届硕-陈学长-java后端工程师} -\input{4_访谈录/4.13_23届硕-陈学长-某国企翼云后端开发工程师} -\input{4_访谈录/4.14_09届MSE-姜先生-招商门户创业} -\input{4_访谈录/4.15_10届硕-李同学-某三甲医院} -\input{4_访谈录/4.16_23届硕-苏锐-某省直事业单位软件开发} -\input{4_访谈录/4.17_20届硕-王先生-某头部券商程序化研究员} -\input{4_访谈录/4.18_23届硕-许学长-地平线后台开发} -\input{4_访谈录/4.19_23届硕-张先生-某央企研究院}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public/assets/Interviews/name2.md b/public/assets/Interviews/name2.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69de29..0000000 diff --git a/src/in-school/competition.md b/src/in-school/competition.md index 78c034d..668e86f 100644 --- a/src/in-school/competition.md +++ b/src/in-school/competition.md @@ -5,45 +5,47 @@ ### 算法类 - 1.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 - 由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计算机领域的顶尖程序设计大赛,含金量高。 - 一般是三个人组成一队使用一台机器,在比赛时有多次提交机会。比赛实时评测并返回结果,如果提交的结果出错,则会有 20 分钟的罚时,错误次数越多,加罚的时间也越长。每个题目只有在所有数据点全部正确后才能得到分数。比赛排名根据做题数来评判,做题数相同的,根据总用时来评判。总用时是每题用时的和。每题的用时是从比赛开始到做出该题的分钟数与该题的罚时之和。 - 2. 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与ICPC赛制相似。 +1.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 +由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计算机领域的顶尖程序设计大赛,含金量高。 +一般是三个人组成一队使用一台机器,在比赛时有多次提交机会。比赛实时评测并返回结果,如果提交的结果出错,则会有 20 分钟的罚时,错误次数越多,加罚的时间也越长。每个题目只有在所有数据点全部正确后才能得到分数。比赛排名根据做题数来评判,做题数相同的,根据总用时来评判。总用时是每题用时的和。每题的用时是从比赛开始到做出该题的分钟数与该题的罚时之和。 +2. 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与ICPC赛制相似。 - 这两个都是经典的算法比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入学第一个学期参加校内程序设计比赛,取得成绩后进入ACM队进行训练。 +这两个都是经典的算法比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入学第一个学期参加校内程序设计比赛,取得成绩后进入ACM队进行训练。 ### AI类 - 1. Kaggle: - Kaggle 是一个进行数据发掘和预测竞赛的在线平台。 - 竞赛项目由公司等需求方提出,可以理解为一个“众包”平台。选手通过出题方给予的训练集建立模型,再利用测试集计算结果进行评比。在截止日期之前,所有队伍都可以自由加入竞赛,或者对已经提交的方案进行完善。 - 在统计、数据科学等领域认可度很高,不论是求职还是留学,Kaggle都可以作为简历中的闪光点。 +**Kaggle:** Kaggle 是一个进行数据发掘和预测竞赛的在线平台。 - Kaggle现在的知名度相比前几年高了不少,不论是Research还是Featured,取得成绩并不容易,但依旧可以充分利用Getting Started和PlayGround板块通过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联系,会对数据分析能力有很大提升。 +竞赛项目由公司等需求方提出,可以理解为一个“众包”平台。选手通过出题方给予的训练集建立模型,再利用测试集计算结果进行评比。在截止日期之前,所有队伍都可以自由加入竞赛,或者对已经提交的方案进行完善。 +在统计、数据科学等领域认可度很高,不论是求职还是留学,Kaggle都可以作为简历中的闪光点。 + +Kaggle现在的知名度相比前几年高了不少,不论是Research还是Featured,取得成绩并不容易,但依旧可以充分利用Getting Started和PlayGround板块通过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联系,会对数据分析能力有很大提升。 ### 安全类 - 1.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 全国性质的安全大赛,每年一次,分为初赛和决赛,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不超过4名同学,时间跨度大致从3月到9月,分为作品赛(提交工程作品)和实践赛(攻防实战),含金量高。 - 复旦大学在该比赛中的历届参与及获奖度高,多次获得作品赛和实践赛的一等奖,有兴趣可以提前与校内有过参赛经历的学长学姐请教(比如白泽战队成员),一起参赛。 - 2. “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 - 全国性质的安全大赛,每年一次,分为线上赛、线下赛、精英赛,以团队形式参赛,时间跨度大致从12月到次年1月,线上赛报名每队不超过10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线上赛获奖赛队可申请参加线下赛,且同一单位只能出线1支赛队,线下赛每队不超过4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成绩优秀参赛队还会被邀请参与精英赛。赛事都是以解题的形式进行,赛事奖金较为丰厚。 +1.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全国性质的安全大赛,每年一次,分为初赛和决赛,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不超过4名同学,时间跨度大致从3月到9月,分为作品赛(提交工程作品)和实践赛(攻防实战),含金量高。 +复旦大学在该比赛中的历届参与及获奖度高,多次获得作品赛和实践赛的一等奖,有兴趣可以提前与校内有过参赛经历的学长学姐请教(比如白泽战队成员),一起参赛。 +2. “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 +全国性质的安全大赛,每年一次,分为线上赛、线下赛、精英赛,以团队形式参赛,时间跨度大致从12月到次年1月,线上赛报名每队不超过10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线上赛获奖赛队可申请参加线下赛,且同一单位只能出线1支赛队,线下赛每队不超过4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成绩优秀参赛队还会被邀请参与精英赛。赛事都是以解题的形式进行,赛事奖金较为丰厚。 ### 单项能力 -1.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CPU设计赛、编译系统设计赛、操作系统设计赛-OS内核实现赛道、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 - 该比赛是一系列比赛的集合,考察的是参赛者对计算机底层的理解与实现,这些赛事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并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有相对应的基础课程需要学习,可以去上相应的荣誉课程,在充分实现相对应的课程Pj后冲击相对应的底层赛事。大部分赛事都分为设计赛和挑战赛,设计赛一般实现相应的架构比较跑分或丰富度,挑战赛则会给出具体的题目要求进行设计。 - 具体来说,CPU设计赛占用整个暑假时间,最终产物是跑在FPGA实验板上的CPU,可以在大二下学习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该课程需要实现流水线CPU)后和同学组队参赛,该赛事学校参与也较为活跃,老师也会在课上进行宣传,几年前也有团队拿过冠军。 - 编译系统赛事占用整个暑假时间,最终产物是一个编译器,可以在大三下学习完编译原理(该课程中会实现一个助教设计的语言的编译器)后和同学组队参加,老师同样会在课堂中组织,这几年复旦在该赛道也多次获奖。 - 操作系统的比赛战线较长,一般上半年2月就开始报名,战线从上半年的学期到暑假这段时间,所以可以在大三上学习完操作系统(该课程会实现一个类似于xv6的简易OS)后与同学组队参加。老师会在课堂中宣传,这几年复旦在该赛道也多次获奖。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CPU设计赛、编译系统设计赛、操作系统设计赛-OS内核实现赛道、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赛):** + +该比赛是一系列比赛的集合,考察的是参赛者对计算机底层的理解与实现,这些赛事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并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有相对应的基础课程需要学习,可以去上相应的荣誉课程,在充分实现相对应的课程Pj后冲击相对应的底层赛事。大部分赛事都分为设计赛和挑战赛,设计赛一般实现相应的架构比较跑分或丰富度,挑战赛则会给出具体的题目要求进行设计。 - 数据库的比赛进行时间同样是暑假,但以我知道的情况学校的参与度不高,我之前也并未在数据库课程中进行数据库的实现。 +具体来说,CPU设计赛占用整个暑假时间,最终产物是跑在FPGA实验板上的CPU,可以在大二下学习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该课程需要实现流水线CPU)后和同学组队参赛,该赛事学校参与也较为活跃,老师也会在课上进行宣传,几年前也有团队拿过冠军。 +编译系统赛事占用整个暑假时间,最终产物是一个编译器,可以在大三下学习完编译原理(该课程中会实现一个助教设计的语言的编译器)后和同学组队参加,老师同样会在课堂中组织,这几年复旦在该赛道也多次获奖。 +操作系统的比赛战线较长,一般上半年2月就开始报名,战线从上半年的学期到暑假这段时间,所以可以在大三上学习完操作系统(该课程会实现一个类似于xv6的简易OS)后与同学组队参加。老师会在课堂中宣传,这几年复旦在该赛道也多次获奖。 + +数据库的比赛进行时间同样是暑假,但以我知道的情况学校的参与度不高,我之前也并未在数据库课程中进行数据库的实现。 ### 应用类 -1. 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 这个比赛是要求学生提交应用类软件,根据比赛给出的不同主题提交作品进行评比。比赛分为区域赛和全国赛,时间跨度大致为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 以组队报名形成参赛,每个参赛队人数不超过 5 人(其中队长 1 名,指导教师 1 名,指导教师必须为教师,其他队员不超过 3 名),支持跨专业组队和本科生、研究生混合组队。 - 从官网得知,该赛事的主题范围并不局限,有很大发挥空间,不过要注意的是软件作品须基于 Android 平台进行开发,需要有相应的开发能力。 +**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这个比赛是要求学生提交应用类软件,根据比赛给出的不同主题提交作品进行评比。比赛分为区域赛和全国赛,时间跨度大致为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 以组队报名形成参赛,每个参赛队人数不超过 5 人(其中队长 1 名,指导教师 1 名,指导教师必须为教师,其他队员不超过 3 名),支持跨专业组队和本科生、研究生混合组队。 +从官网得知,该赛事的主题范围并不局限,有很大发挥空间,不过要注意的是软件作品须基于 Android 平台进行开发,需要有相应的开发能力。 上述部分竞赛同时是复旦大学本科生推免加分的指定竞赛,详情请参见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工作管理办法适用竞赛表 @@ -51,14 +53,13 @@ ## 研究生 -1)竞赛要有一个人做完的准备。在大学里虽然有很多同学对参加竞赛的兴趣很大,但如果真的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选择和方向。刚开始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但到后面每个人可能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 - -2)竞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很多比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并不一定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另外大家可参加的比赛众多,可能拿奖并没有你认为的需要天赋、努力、机遇。多参加比赛能让你对这一个过程不断熟悉,甚至只要有经费,你自己都能办一场比赛的地步。但肯定要有一项,持续的努力。 +1. 竞赛要有一个人做完的准备。在大学里虽然有很多同学对参加竞赛的兴趣很大,但如果真的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选择和方向。刚开始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但到后面每个人可能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 -3) 研究生的竞赛请更多的去参加偏向科研学术类型的竞赛。如NIPS,CVPR等国际会议举办的竞赛或由知名大公司举办的竞赛。国际会议竞赛往往有更高的认可度,参加的人员有很多大佬,在参赛期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分享,他们可以是你未来高质量的学术伙伴或者竞赛合作伙伴。知名公司的竞赛往往带有选拔性质。如果你参加知名公司的竞赛,最后的内容质量高,会收到对应公司的意向申请以及未来的合作申请。个人认为在很多时候,竞赛带有筛选性质,它能让你在一群人里被组织者看见,并对你伸出橄榄枝。请更多的把握这段内容,很多的朋友都因为参加国际会议竞赛和大公司竞赛而获得不同的机遇。 +2. 竞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很多比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并不一定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另外大家可参加的比赛众多,可能拿奖并没有你认为的需要天赋、努力、机遇。多参加比赛能让你对这一个过程不断熟悉,甚至只要有经费,你自己都能办一场比赛的地步。但肯定要有一项,持续的努力。 +3. 研究生的竞赛请更多的去参加偏向科研学术类型的竞赛。如NIPS,CVPR等国际会议举办的竞赛或由知名大公司举办的竞赛。国际会议竞赛往往有更高的认可度,参加的人员有很多大佬,在参赛期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分享,他们可以是你未来高质量的学术伙伴或者竞赛合作伙伴。知名公司的竞赛往往带有选拔性质。如果你参加知名公司的竞赛,最后的内容质量高,会收到对应公司的意向申请以及未来的合作申请。个人认为在很多时候,竞赛带有筛选性质,它能让你在一群人里被组织者看见,并对你伸出橄榄枝。请更多的把握这段内容,很多的朋友都因为参加国际会议竞赛和大公司竞赛而获得不同的机遇。 -4)ACM和RoboCup是大厂和大学导师非常看重的含金量极高的竞赛(ACM毋庸置疑,RoboCup主要机器人方面),但准备时间和竞争激烈程度也很高。如果你获得了相应奖牌,那恭喜你。但也不要太骄傲。因为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卷ACM,它已经变成了含金量极高的竞赛,而并不再是大厂ssp的敲门砖了。但依然是在计算机领域不可撼动的、非常重要的竞赛。 +4. ACM和RoboCup是大厂和大学导师非常看重的含金量极高的竞赛(ACM毋庸置疑,RoboCup主要机器人方面),但准备时间和竞争激烈程度也很高。如果你获得了相应奖牌,那恭喜你。但也不要太骄傲。因为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卷ACM,它已经变成了含金量极高的竞赛,而并不再是大厂ssp的敲门砖了。但依然是在计算机领域不可撼动的、非常重要的竞赛。 -5)竞赛如果不是个人参加,则需要考虑团队配合。你可能需要更多的协调团队的工作,有时候团体比赛比个人赛更麻烦。因为团体赛,你的团队并不是一个像你一样,人人都独挡一面的人,可能大家都有自己需要忙的其他事情,因此协商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真重要的事情,请以自己作为最后兜底。 +5. 竞赛如果不是个人参加,则需要考虑团队配合。你可能需要更多的协调团队的工作,有时候团体比赛比个人赛更麻烦。因为团体赛,你的团队并不是一个像你一样,人人都独挡一面的人,可能大家都有自己需要忙的其他事情,因此协商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真重要的事情,请以自己作为最后兜底。 -6)竞赛很多时候只是研究生生涯的一部分,看淡一些。多体验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竞赛会有不一样的举办地点,可以去外面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风光,这也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生活体验。 +6. 竞赛很多时候只是研究生生涯的一部分,看淡一些。多体验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竞赛会有不一样的举办地点,可以去外面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风光,这也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生活体验。 diff --git a/src/interviews/03-w-teacher.md b/src/interviews/03-w-teacher.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af7372f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03-w-teacher.md @@ -0,0 +1,191 @@ +# 03届博-王真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 + +联系方式:13661479214 + +## 老师可以分享一下你的个人经历吗? + +2003年,我从复旦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毕业。那时候进入高校工作相对容易,并且当时我收到了厦门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个offer。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最终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 +然而,我在华东师范大学担任教师一年后,便辞去工作,去做了两年博士后。当我博士后出站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名牌大学已经不再容易进入。由于那时我自己的孩子刚出生,综合考虑后,我选择了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书。 +在我应聘的那个时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校有了一批老前辈和专家作为支撑,由于博士后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我比较容易地进入了这所学校。但是,近两年来,虽然博士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学校的排名却不断下滑,这让我越来越感觉到学历的价值在贬值。 + +## 老师您在读博士后之前在华师大教书,为什么读完博士后不接着去华师大工作了呢? + +我在华东师范大学教书期间,我所在的学院是教育科学学院,从事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然而,由于我的专业背景偏向理工科,与我所从事的研究并不完全对口,这也让我对这份工作感到不太满意。实际上,华师大并不十分支持我出做读博士后,他们更希望我一边教书一边在指定的合作机构做博士后。但我联系的是清华大学并且已经办好手续,因此最终选择自动离职,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其实并不后悔自己做的这个决定。博士后期间,我在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注于各类智能化仪表的开发领域,这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在研究院,我所接触的都是与我专业领域紧密相关的内容,这让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直到现在,我依然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我相信在国内高校中,我在这一领域的水平也是佼佼者。而且,我所指导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在相同领域内所获得的薪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 + +## 从老师经历中知道老师也有公司,想问老师现在创业容易吗?如果想创业是先有产品还是现有客户呢? + +创业并非易事。我有过开公司的经历,既要洽谈业务,又要具备足够的说服力,让谈判对手信任你,愿意投资,你需要逐一应对这些挑战。并且技术领域充满未知,我必须判断自己的技术能否解决问题,能否合理规划开发边界,并提醒客户注意潜在风险。缺乏这些能力的话,很可能难以维系公司运行。 +一般来说,创业应先找到客户,再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产品。这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存在很大差距。社会上的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远比学校里教授的理论复杂。 +在创业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不熟悉的事物,因此我不断研究、学习。如今,尽管我已经50多岁,但仍然保持学习的热情,亲自参与项目。如果有研究生愿意加入,我也非常欢迎他们为我提供助力。 + +## 老师您是什么时候想创业的呢?创业时如何选择广告的关键词呢? + +实际上,我的创业经历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是从2016年开始的。在那段时期,我也在积极为自己的公司做广告推广。 +我们的策略主要是依据行业特点来挑选关键词,这样可以更精准地匹配潜在客户的心理和年龄层次。以我的行业为例,它侧重于设备的研发,因此选择我们的项目的大多是公司老板。由于我们的业务性质,移动端设备的使用频率较低,客户群体主要依赖电脑端进行操作。此外,我们的客户群体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他们通常都是企业的老板。争取往这些方向来引流。 + +## 那如何做产品?如何筛选客户呢? + +筛选客户过程是需要持续升级迭代,并且伴随着严格的筛选过程。这一现象与公司的规模和所处行业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我们产品的质量紧密相连。 +我们的产品必须追求精细化,因为只有达到精细化水平,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竞争对手抗衡。尽管我经营的是一家小公司,但我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流的。 + +## 老师您是如何平衡公司创业和学校科研考核的呢? + +我并不担心考核,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学校的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国家基金这一项,它与学术论文紧密相关,属于省部级的大型项目,通常与科研平台有关。此外,还有横向项目或者发明专利等考核指标。如果一个学期能够发表一篇SCI论文,就完全可以应对考评的要求。 +一般高校三年一考核,包括课时、科研成果、论文、专利、专著等。如果考核不合格也是非升即走。 +然而,对于刚刚进入高校的年轻博士老师来说,他们可能在起初能够发表一些文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面临无法再发表任何文章的困境。 + +## 是什么阻碍年轻老师发不出来论文呢? + +一开始,老师们还能在学术领域受到学校的影响,发表一些文章。但随着成家立业,生活中的琐事增多,年轻教师也渐渐放下了研究工作,文章的发表也变得稀少,职称提升也遇到了瓶颈。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情。 +例如,一些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在起初缺乏知名度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成功申请到项目,考核不合格,就可能面临被劝退的困境。 + +## 对于刚进高校的青年教师发论文和申请项目哪个更重要? + +最重要的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个很关键。 +此外,申请各类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纵向课题相较于横向课题显得更为重要。当然,横向课题的资助金额有时可能会较低。对于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说,能够获得的项目数量毕竟有限。 +当前的情况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审核变得更加严格,资助数量也有所减少,这使得许多申请者的处境相对较为艰难。 + +## 高校的时间是不是比较自由?相比公司企业来讲? + +在高校中,职位主要分为两大类:行政和教学。行政职位需要按时坐班,而教学职位虽然不需要坐班,但工作内容同样繁重,包括授课、辅导学生以及解答疑问等。 +相比之下,公司虽然每天都需要打卡,但整体压力并不像高校那么大。当然对于自己当老板,压力还是大的。我每天一大早起床就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半。我相信与我同龄的人中,很少有人能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 +高校员工享有寒暑假,虽然空闲时间比公司员工多,但收入大约只有企业员工的四分之一。而且,多年来高校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退休待遇还是可以的。 + +## 高校老师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呢? + +平衡家庭与工作确实是一项挑战。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照顾孩子的女老师,她们往往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术研究,因此学术论文的发表和项目的申请都变得较为困难。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她们长期停留在讲师的职位上。 + +## 如果想去高校当老师,是不是读到博士后能好一些?哪些人适合进高校呢? + +如果只是希望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经历固然是一种资历,但最终学历仍然是博士学位。如果你认为博士后研究对你想去的高校职位有极大的帮助,那么可以考虑申请;否则,其意义并不大。 +进入高校工作,实际上更看重的是你发表文章的影响力或者接项目的能力。而且,即便进入高校,也需要面对定期的绩效评估,如果评估不通过,可能会面临解聘的风险。 +如果你在发表文章方面较为擅长,并且真正热爱科研工作,那么高校是一个非常适合你的地方。但如果你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型的研究,并且觉得撰写学术论文较为吃力,那么高校可能不太适合你。目前,许多高校的研究倾向于理论化,实际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本人也评审过许多基金申请,发现真正致力于实际工作的人并不多。在高校,如果你希望脚踏实地地做事情,很可能会遭遇失败,职称晋升也可能受阻,甚至可能难以维持生计。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生活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 + +## 对刚毕业的博士生来说,大厂高薪工作和稳定高校工作如何选择呢? + +实际上,我们学校非常欢迎那些在大厂工作了两三年的员工加入,因为他们具备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然而,在大厂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过长的工龄可能会影响他们顺利调入。 +对于刚刚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的情况,可能会遇到一些令人失望的方面。例如,起薪可能会比较低,尤其是在刚入职时,由于缺乏项目支持,撰写论文的压力也会相对较大,因此初期的生活可能会比较艰难。 +尽管如此,进入高校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退休后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为乐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退休待遇也会有所差异。 + +## 如果要从高校跳到工业界可行吗?公司会想招这样的人吗? + +这种做法可能不太合适。我们学院有一位负责教授硬件课程的同事,他并没有实际开发经验。当他跳槽到公司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处境变得相当被动。尽管如此,他想要重新回到高校工作却已经不容易了。因此,从工业界跳槽到高校是可行的,但反过来则不太行得通。 + +## 进高校有年龄限制吗?对是否应届有要求吗? + +目前,许多高校在招聘时对年龄有一定的限制,通常不太愿意招收35岁以上的应聘者。 +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进入高校工作相对较为容易。然而,对于已经毕业一段时间的往届生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比如,如果你在毕业一年后想要加入高校,根据现有政策,这并不容易实现。除非你拥有博士后身份,那样或许还能获得一定的机会。但对于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而言,再次进入高校的门槛就会变得更高。 + +## 海外做博士后难吗? + +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很难。一位美国教授曾告诉我,他们对中国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接纳态度较为谨慎,甚至有些忌讳,不会让中国学者接触到核心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限于当前的国际形势,为了规避嫌疑。 +此外,若在国外寻求工作机会,发展空间可能会受限,机遇相对较少,有可能长期从事单一而重复的工作。而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机会其实颇为丰富。同时,在海外生活,还可能面临文化适应的难题。 + +## 如果目前的成果不容易进985,需要做3年海外博士后再进高校吗? + +我不建议你这样做。三年之后会更难,以后会越来越卷,建议现在投递简历。 + +## 电子信息行业未来趋势是什么呢?建议刚高考完的学生报什么专业呢? + +我建议可以首先踏入该行业,并仔细观察环境是否适合您的发展。即便是在清华大学,如果环境不适宜,也难以发挥潜力。 +同时,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缺乏兴趣,您将难以持之以恒。我从事的工作可能需要经历100次尝试,其中99次都会失败,需要不断跨越重重障碍。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坚持下去将会异常艰难。 +此外,能否学到真正的知识,以及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实施,都是关键因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所学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 + +## 如果在选择职业时,发现去大厂做生成模型虽然很赚钱,但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太相关,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在经济利益与个人兴趣之间找到平衡? + +我认为经济基础必须要支撑得住你的选择。所有的学习和研究都应该与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你是无法开展研究的。产品开发通常依赖于项目投资,这种投资驱动着整个过程。如果没有资金作为驱动力,你就没有能力投入,也无法进入市场和形成良性循环。 + +## 对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想从事这个行业并找到相关工作要做哪些准备呢? + +从事我们这个行业,软硬件的结合至关重要。仅仅专注于硬件发展空间有限,仅依靠软件同样缺乏长远发展潜力。因此,软硬件融合是必然选择,虽然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一领域的学习难度较大。然而,我们的行业充满希望,尽管初入职场时薪资可能不及IT行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3届硕-肖钒-腾讯音乐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联系方式: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第一份实习是在QQ音乐的搜索组。QQ音乐是搜索和NLP都在一个中心(NLP:自然语言处理,以语言为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的一门学科)。 +我在其中做的项目是和懒人听书联合的一个AI有声书的项目,主要做的是项目里NLP这一部分,就是通过NLP找到它这个小说里面的某句话的某个角色,从而根据这个角色的一些特点来提供语音信息。举个例子:比如说去识别这一本小说里的哪些话是哪个角色去说的,他应该有什么情感,最后让AI根据每个角色特有的声音自动朗读。 +我最后在腾讯QQ音乐的搜索组拿了转正的offer并入职。 +入职之后没多久调去另外一个部门做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利用AI自动生成图片、视频、音乐、文字等),简单来说就是做一个虚拟人的应用,我主要负责聊天大模型的模块。 +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 +薪资待遇的话按等级来说我可以算是个SSP。薪资构成是基本月薪,补贴,第一年有签字费,分两年给股票(会随着股价变化)。 +年终奖一般默认是四个月,也会上下浮动,具体多少和部门有关系,实际上去年我年终奖就比四个月还高很多。而对于少的来说,两三个月都有可能。QQ音乐在腾讯属于一个中上的水平,它肯定不是最好的,微信视频号,还有王者算是最好的。我入职的时候并不是大模型的风口,如果在风口入职可能更高,这个只能看运气。 +工作强度算法这边还是比较轻松的,一般十点多一点到公司,晚上没什么事的话六七点就下班了,忙的时候可能到八九点,周末双休。 +业务上腾讯基本上是半年定一次OKR,做大模型的不会像搜广推那样给一个硬指标。我是在偏应用的算法组,没有发论文的需求。 +之前有一段时间做一个面向海外的虚拟聊天APP叫做未伴,就是希望APP能够有更多人跟他去聊天。我这个岗位会更多的考虑怎么去应用它,而不是纯粹的做大模型,包括怎么去微调,训练,写部署逻辑等。虽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工期不会排的很死,基本上都是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开发团就会把工期排的很死,加班挺严重的,干到九点多都是常态。 + +## 计算机在校的同学选择算法岗会有两个方面的顾虑,一个是网传算法岗现在的门槛较高,竞争激烈,很难拿到offer。另一种是有的同学觉得可能算法岗相较于开发更容易被裁掉,你觉得这两种说法真实吗? + +第一个问题卷是肯定卷的,也没那么夸张。 +现在很多同学都太做题家思维了,一个人的水平不只是论文这一个评判维度。有论文定会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但是不是说有论文比没有论文的就一定可以进更好的公司,获得很高的待遇。企业选择人的时候更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比如经验、能力,在面试时候展示出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等。 +我们组去年经历过扩张,我有负责招聘中其中一个实习生岗位的一面,我发现大家都在追求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反而忽略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遇见过很多人确实有论文但是论文很水,这样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举个例子,我们今天招聘大模型实习生的时候,很多都是复旦,浙大之类的名校学生,他们有的有不止一篇论文,但是论含金量很低,这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有一些学生做过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基础知识很扎实,这会在面试中大大的加分。 +对于比赛这件事情来说,在资源难以获取的一个年代,没有办法接触到一些资源的时候,只能通过打比赛去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现在由于AI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信息壁垒被打破,不需要靠这种单一的模式去证明自己,而是要证明在这些知识技能方面自己是专精的,有见解的。 +面试整个大的趋势是轻背景,重能力。 +裁员这方面来说,并不存在算法比开发更容易被裁。所有的工种都存在着裁员危机。据我观察,算法在技术食物链中还是处在比较顶端的一个位置。如果要裁算法人员,公司要考虑用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而且在腾讯这种大厂中,算法岗不会特别的冗余,整个的结构还是比较健康,而开发和运营被裁的概率就会很大。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大模型公司80\%都是算法工程师,那算法被裁的概率肯定会水涨船高,主要是看结构是否健康。 +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 +读研之前想过算法很卷,考虑过转开发。 +读研之后做算法挺有趣的,就不打算换方向了。 +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 +我个人比较推荐两条发展路线。 +其一,通过不断的跳槽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一个地方干了一两年之后就跳槽到下一家公司,来获取比较高的薪资和职级。在得到比较高的职级之后,以大厂的背景去一些小厂做leader,或者去初创公司,或者选择自己创业。当然从大厂中跳到小厂做一个leader还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其二,积累资本之后考公或者去国企。在达到考公限制年龄之前考公,或者去国企或者回老家。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能爬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这个方向的人数量是比较多的。 + +## 在面对大厂随时可能出现的裁员风险时,这种压力会带来怎样的情绪和焦虑?作为在校生或者刚刚步入职场的人,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 +互联网的35岁危机是客观存在的,接近40岁在互联网行业中就属于高龄了。我们公司有一个北航本科的同学,在公司做了很久,但是最后也是因为年龄问题就被优化掉了。互联网每天有源源不断的人进来,如果到一定的年龄没有突出的优势也没有升上去,那被优化的概率就会很高。 +从一个技术工种的角度来说,要在学习上有一个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一直闷头干活,这样容易丧失竞争力。比如如果出了一个新的模型,新的算法,要很快的去follow,学习最新的技术,去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 +我目前并不是很怕裁员,第一个是我还比较年轻,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第二个是我会很认真的工作,在技术上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新的理论,去看源码,跟业界的同行去进行一些交流,加深自己的技术。这样 的话可能以后就算是到了35岁危机,我也已经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副业这类东西。 +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 +AI行业现在的确是一个风口,但是风口之下肯定是有泡沫存在的。去年GPT出现,紧接着GPT4发布。国内资本市场看到了AI市场,不理智的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当没有得到预期效益的时候,资本回归理智,浪潮退却。我觉得在最近几年AI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之下,AI成为主流会是一种必然,但是中间可能会有起伏。由于防火墙的问题,国内公司也会投钱去做GPT这样的一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诞生出大量的机会。 +而AI超级应用这些概念虽然经常被提及,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其实不太明朗。在目前的这个时代,也不一定要去做算法,投身做AI也是比较好的入行时机。 +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 +首先要进入到比较好的学校的比较好的实验室,但是不是说在一个很好的实验室就万事大吉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入一个好的实验室,接触到的东西可以帮助你打一个很好的基础,实验室背景也是找工作时候加分项,但是最终找工作看的还是自己的积累。 +从过来人的经验来说,一开始进实验室最好还是要想办法做一篇扎实的科研论文,要真正参与到研发的过程中,而不是糊弄一篇一看就很水的论文。要在这个领域去学到东西,去调研,去跑实验。有一篇论文之后就有一个学术经历,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接下来就可以出去实习。就日常实习来说,复旦的学历背景已经ok了,其实一些AI日常实习门槛并不是很高,本质上就是招人帮忙干活。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论文的话,就可以让简历比较好看。争取在实习的时候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这样一整个流程下来,不论是实习还是秋招的过程,都可以游刃有余。今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学生,背景不错,去了很不错的地方实习,基本上最后都去了一个很top的地方。 + +## 请问学长在一系列研究过程中,需要刻意的去追随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吗?如果一个人的研究方向比较冷门,最后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吗? + +从我的经验来看,研究方向还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和选专业来说不相上下。 +我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首先会选择CS的学生,电子自动化的之类的大多数都会被筛掉。因为CS的学生已经很多了,除非是技术大佬可以无视方向,但是大多数普通人最好是在一个方向上有扎实的基础,独到的见解。当面试方向和你的研究方向特别match的时候,面试官会特别喜欢你。 +举个例子,现在也会有一些公司来挖我,挖我的方向也就是和我现在做的方向特别match的。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短时间内转型是相当困难的。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去进行积累,这也是面试官最希望看到的。如果想进一个企业,研究方向肯定要和这个企业的业务有一定的交叉, +研究方向上的match比论文的级别更重要。 +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 +基本上都是通过官网去投递,还有一些类似牛客这样的平台,再关注一些比较大的公司的信息,这样就足够了。 +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 +如果重选一遍的话,我一定会打好基础之后直接出去实习到最后。 +如果实验室算力不能支持大模型的训练,那最好是抓紧去实习。找工作的过程中最受欢迎的两种学生,一种是所在的实验室特别好,学生可以隔着实验室起飞;另一种是虽然实验室不是那么厉害,但是实习经历非常丰富。 +找实习的时候实习的资源良莠不齐,像复旦这种学校一般老师手里都会有一些企业的资源,但是企业给学校学生做的项目往往是不是很重要的,企业不愿意花太大的精力,因此才会花比较少的钱把它外包出去。如果是企业的核心项目,是不会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去外包给学校的。但是也可能有核心项目,这个比较看运气。但是其实最好的项目组的企业项目大多数质量也很一般,所以要自己出去找质量高的实习。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研一自己能做一些东西,然后立刻去面比较好的企业,比较好的项目组的日常实习或者寒暑假实习,这样对于找工作来说的话收益是最高的。 +我在毕业之前是没有中稿的,当时在实验室中做横向项目比较多,基本上实验室的每一个人手中都有横向项目,也有一些师兄手里的课题还不错,但是不是说想进去就进去的。 +其实在学校里面做出来的东西也未必需要有论文的成果,能把做的东西的过程在实习招聘的过程中完整的讲出来就可以了。有一些人虽然有论文,论文可能还是a会,但是如果稍微深入的问他一些相关的概念,他就说不出来所以然了,这种情况就会让面试官比较下头。 +这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他本身比较水,一种是他表达能力不强。要对写在简历里面的东西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举个例子,之前我面别人的时候,候选人说做RAG方向,中间提到用了BGE,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要用BGE,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它的优点是什么,它的运行方式是什么?但是候选人不能够清晰的表述出来,这样就会很减分。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做点东西,别水。你学东西的时候水,到时候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会水你的。就是脚踏实地吧! +我们拥有自己的产品,并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这个行业并非仅限于年轻人的饭碗。 +我个人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并且坚信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 对正在学校迷茫找工作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寄语呢? + +探索未来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无人能为你指明确切的道路。在智力水平相近的情况下,最终决定胜负的是毅力。正如马斯克一样,不断尝试,即便失败也要坚持不懈,终将迎来成功的曙光。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尝试与挑战。回顾我的过去,也是充满波折。高考两次才得以圆梦,毕业后历经四年的职场生涯,才决定考研,又是三年后才成功。硕士毕业后,第一次考交大的博士,考上了人家不要我,我又在下半年同时考4所高校才成功。我的感悟就是,要不停地努力,抱持希望,并始终朝着目标奋进。我做研发也是大部分是曲折,但最终都可以成功。 +生活也需要灵活应对。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应及时放弃,止损并尝试新的路径及时调整目标。即使遭遇挫折,只要勇敢地站起来,重新出发,机遇总会再次出现。 +人生应当充满希望和梦想,如果只是为了金钱而活,那么生活将失去意义。只有追逐梦想,付出努力,人生才会变得有价值。 diff --git a/src/interviews/08-google.md b/src/interviews/08-google.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2c04a1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08-google.md @@ -0,0 +1,108 @@ +# 08届本-段新杰-谷歌售后服务经理 + +联系方式: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我是复旦本科毕业,之后去的芬兰阿尔托大学读的硕士。 +在芬兰读硕士期间的最后一年会在当地选择一个企业,企业会提供给你一份工作,就叫master thesis worker。然后在企业中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这份论文的内容对企业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最后论文会同时提交给学校和企业。 + + 1. 我去的是芬兰当时最大的企业诺基亚的IT部门,经过了大概是半年的时间来完成我的毕业论文,之后继续在诺基亚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很不巧的是那个时候微软把诺基亚收购了,因此后续相当于我也在微软工作了几个月。然而,微软收购了之后就进行了一些裁员,当时我所在的整个team就都被裁掉了,至此就离开了微软(诺基亚)。 + 2. 接下来我就去了华为在芬兰的分公司做售后服务经理,工作了三年多,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那些直接去给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的服务供应商。比如说客户的手机出问题了,那需要去找到华为的服务门店去做维修。这种给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支持的具体的工作是由服务供应商来提供的,那我的角色就是管理这些供应商。我在华为工作了大概有三年,我会把在华为的工作定义为我的第一份工作,之前在诺基亚(微软)其实都算是实习或者是做毕业论文,等于是part time一样。华为的企业文化让我成长得非常快,同时心理压力很大,在华为的三年后,我觉得可以去挑战一下不同的职位,于是我主动选择了去一个创业公司。 + + 3. 这是一个在芬兰做硬件产品的创业公司,工作了两年多,由于是在创业公司,因此主要工作内容基本覆盖了研发,售前,售后,客户对接等等非常广的内容。最后由于创业公司风险比较大,公司的现金流之类的问题比较多,加上公司的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于是在19年的时候我就重新开始找工作。 + + 4. 很幸运地找到了谷歌在伦敦的售后服务经理的岗位,工作了三年多,在2023年我主动申请调回了上海,现在是在上海的谷歌公司工作。 +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 +1. 在同样的一个公司售后服务经理和软件开发岗位比起来薪资会低30\%到40\%。 + +2. 工作强度方面,在华为工作时,由于工作地点在芬兰,因此双休是有保障的,朝九晚六,偶尔会加班,但这只是芬兰的情况,因为芬兰跟国内有5—6个小时的时差,我已经下班了,但是国内同事可能还没有下班。针对华为的话,国内跟海外的情况差距还是蛮大的。 +在谷歌的话,work life balance会好很多。基本上就是朝九晚五,周末完全可以不用看邮件,我们的manager特别强调周末不要看邮件。员工彻底地跟工作分开,放假的时候就好好放假。 + +当然也可能是谷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他的一些外企比如说亚马逊可能也会存在加班这种情况。工作强度主要跟公司文化相关。 +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 +我不是那么喜欢只跟代码打交道的工作,我更喜欢跟人打交道,所以对我来说,我会比较喜欢这样一份更多地和人一起打交道的工作。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 +最满意的是在华为做售后客户服务经理的时候,华为内部有很完善的体系与制度,这让我在短时间内成长得非常快,只要按照他的流程去执行,便不会犯太大的错误,可以让我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直接去负责一个国家的售后业务。 + +我以前对硬件产品的生产,研发,制造,销售等完全没有概念,但是在华为短短三个月我就全部都学会了。虽然那段时间压力很大,但在华为工作的时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能够让我很快地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 + +在谷歌的时候,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谷歌它算是在硬件产品相对比较新的一个玩家,很多体系是不完善的,这使我有比较大的空间去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建立一些流程,并且完善一些项目。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 +1. 第一点就是售后服务经理对整个供应链的节点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接触到的事情就会非常的杂。每天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小事情发生,涉及的面很广,发生的问题的点很多,所以需要你有很强的同时处理事情的能力。 + +2. 第二点是在售后服务经理的工作中,虽然不直接面对用户,但通过与供应商的交流,会了解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实际情况。你可能会发现用户并不按照产品设计者的预期来使用产品,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例如,产品设计是移动WiFi,但用户可能只把它当作家用路由器。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产品设计与实际使用场景不匹配,需要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并保持包容心态。另外,即使进入了看似组织良好的公司,比如谷歌,也可能面对部门杂乱无章、缺乏体系的情况,需要像在创业公司一样逐步完善。这与之前的预期可能有一定差距。 + +## 在售后服务经理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 +售后服务经理属于运营的框架下。 + +发展路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垂直的,比如说我一开始是负责芬兰的售后服务,那我可能继续扩展我的业务,比如我可能负责整个北欧,继续扩展整个欧洲,再到全球。 + +另一方面是到相关的部门里面。比如说我现在是在做管理售后的,那我也可以去产品质量部门发展,因为会有一些共同的需要用到的东西。比如说:客户反馈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是通过售后服务经理进行收集,并反馈给质量体系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很自然地去做质量检查的事情。 + +售后服务经理对于整个业务流程都比较熟悉,了解得比较广泛,如果对供应链上哪一个点感兴趣,就可以跳到哪个方向。 + +## 在面对大厂随时可能出现的裁员风险时,这种压力会带来怎样的情绪和焦虑?作为在校生或者刚刚步入职场的人,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 +你已经是复旦的毕业生了,已经超过同龄人很大一截了,对于大部分的同龄人来说,你已经是个人中翘楚了。你之后的人生肯定会遇到起起伏伏的状况,一定要相信自己,你是从复旦毕业出来的,那就证明你是有足够的能力的。之后可能会有不同的困难,但是一定要相信这些困难是暂时的,最后都会有不错的结果,这是我自己从身边同学朋友的观察出来!对于这些本身条件素质就很好的人来说,哪怕会经历短暂的一些困难,但最终都会顺利地走过去的! + +至于说短期的,不管是裁员还是失业的风险,我觉得就是顺其自然,找工作的时候,一直想着会不会裁员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正常去做。 + +哪天被裁了或者公司倒闭了或者其他的情况,没有关系,继续休整一下,再重新出发,重新再找工作就好了。大厂的话,离职的赔偿还是不错的,最起码能保证你一段时间不会因为生计而担忧。 + +其实有时候裁员还可能是好事情,比如说我有一个目前在谷歌的同事。他之前在几个外企做硬件,先后可能被裁了三次,但每次都是就一两个月就找到了工作,拿了离职赔偿之后,可能还赚了很多。 +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 +近年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始关注硬件领域,希望通过拥有自己的硬件产品接口来掌控用户体验。例如,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成功地将软件和硬件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对用户体验的全面掌控。另外,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尽管推出了安卓系统,但由于其开放性,导致各个手机厂商对系统进行了各种定制,但是升级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用户可能还用着几年前的版本,因此谷歌也开始涉足硬件领域,以便更好地控制用户体验。 +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依赖第三方的硬件解决方案并不是最佳选择。因此,他们开始考虑自主研发芯片以及提供自己的算力,以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软硬件结合成为互联网大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智能硬件设备行业并非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而是逐渐趋于稳定。类似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行业一样,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期后,智能硬件设备也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包括出货量和产品迭代速度都在逐渐稳定。因此,整个智能硬件行业也在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 +未来几年内,我预测行业将会继续注重软硬件结合,大型互联网公司将继续探索自主研发硬件的可能性。可能某个产品处在高速发展,但整个行业将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 +我认为,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经历,让面试官迅速理解你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面试者可能问你一个问题,你可能想要表达很多内容,但却不能够清晰地传达出来,这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实际上,你可能做了很多工作,但如果你无法有效地表达出来,那在面试中就会显得不足。相反,即使你的工作内容没有做到100\%,但如果你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来,那么你就会给面试官留下更好的印象。 +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 +1. 朋友介绍:第一份工作是通过朋友介绍得到的机会,朋友得知我在找工作后联系到了招聘方。 + +2. 招聘网站和招聘公司:在想要跳槽或者找新机会时,我会浏览一些招聘网站上的求职信息,或者直接关注一些招聘公司的招聘信息。这是比较传统的渠道,但也是我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 +3. 公司官网:对于想要加入的大厂,我会直接去他们的官方网站查看招聘信息。这是我认为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 + +4. 内推:如果有朋友能够内推,那就更好了。因为据我了解,内推可以确保简历能够被真人的招聘人员看到,而不至于被简历筛选机器刷掉。 +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 +选择合适的路径非常关键。我觉得我当时选择的路径还算是比较合理的,先到一个像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去提升自己。华为拥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且在业务领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正值智能手机市场蓬勃发展的阶段,华为处于上升期,这给了我很好的发展空间。 + +持续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华为的那段时间,我认为学习新东西、不断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这段经历为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 +一旦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考虑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比如创业公司或者外企。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和更大的发挥空间。 +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刚毕业时的想法可能并不是很清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先选择成熟的有前景、处于上升期的企业,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等到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再考虑其他选择,这样更为稳妥,风险也相对较小。 + +## 对于刚毕业的同学想进入这个岗位,是先去技术部门做几年技术工作,还是入行之后直接参与到售后服务经理这样的岗位更好呢? + +在选择职业方向时,更重要的是考虑行业的选择,如新能源、医疗、金融等大型行业板块。 + +具体行业内的专业分工相对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跨越不同行业的转换通常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在你在某个行业工作了数年甚至十年之后。这样的转换门槛极高,我身边很少见到成功从一个行业完全转移到另一个毫不相关的行业的例子。 + +对于毕业生的行业选择来说,选择一个未来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至关重要。至于在行业内从事什么职务,如研发、售后、销售等,我认为并不是那么重要,主要看个人是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以后还会有调整的空间。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我觉得就用我之前说的吧。都已经是复旦毕业的学生了,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所有遇到的困难其实都是暂时的。长期地来看,你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未来一定发展不会差的。 diff --git a/src/interviews/09-j-entrepreneur.md b/src/interviews/09-j-entrepreneur.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60f316c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09-j-entrepreneur.md @@ -0,0 +1,52 @@ +# 09届MSE-姜先生-招商门户创业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复旦本科化学系毕业后,02-06年留校在学校宣传部网络宣传办公室,负责学校主页、新闻网等,偏技术和管理角色。后来进入互联网公司Lightinthebox和新浪微博商业产品部,转互联网产品方向。13年从微博离职后创业,创办望才大数据招聘,16年初被智联招聘并购。后又主导或参与区块链、在线母婴医疗等创业项目。21年开始做政府产业招商的大数据产品和平台,目前主要是在做“人人招商”和“招商门户”这2个微信小程序。 +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 +之前在大厂做互联网产品的薪资是比较高的,最高的时候是80K/月。当前算创业阶段,给自己开很低的基本工资,15K左右,今年预计公司会有1000-2000万左右的收入,大约会有40\%-50\%的净利润,但大概率会继续投入而不是分红。互联网领域996很普遍,但是现在卷过之后,也倾向于谋定而后动,尽量让公司和团队往正确方向发展,减少无谓的加班和内卷。 +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 +选择产品方向是因为热爱,被乔布斯影响很深。选择离开复旦和创业都是因为自己想做正确的事,更加自由,不受太多的束缚,不希望把青春浪费在一些官僚或者错误的上级指令上。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 +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经营公司,发展产品和服务。政府产业招商也是个万亿级市场,过往比较传统,现在有机会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做一些数字化方面的提升和改造。商业模式也有很大的创新机会,令人兴奋。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 +过往太依赖于线下人脉,无论是政府关系还是企业项目项目的获取。得花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优化一点点,改变从业者的认知,步履艰难。 +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 +个人对影响一件事成功与否的认知上,从过于依赖互联网产品+技术,会逐步切换到运营、市场,乃至于销售上。创业确实要求多面手,或者得用合伙人团队来补足个人的短板。 +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 +公司内部晋升,主要看情商,而不一定是能力,除非你的工作能力远超常人,例如能给公司带来销售大单,技术上不可或缺等。跨公司的晋升,可以通过跳槽。职业发展主要要选好行业,入错行再调整,至少浪费1-2年时间。然后是跟好老板,如果能认识一个好老板,则职业发展会顺利很多。好老板的标准是:愿意带你(信任),他自己在公司和行业内的成长也很快(潜力),能快速学到新东西(成长速度)。但是好老板为什么要提携你,而不是另外一个同事,这个就是我说的情商。 +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 +AI对各行业的影响确实会越来越大,对于计算机系毕业生而言,最大的机会在AI算法上,例如大模型等。应用层目前可能才算刚刚开始,也有很多机会。 +另外中美脱钩、贸易战等也会改变整个世界竞争合作的方式,包括目前美元基金退出,人民币基金主要由政府主导等。所以硬科技是目前的主要投资方向。建议关注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里面也会有相应的机会。 +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 +不建议毕业即创业,成功概率太低。咱们复旦计算机的毕业生,找工作可以找大厂作为起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积累行业经验和人脉,未来的路会非常好走。 +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 +通过招聘平台或者校招等渠道当然可以,但是能提前到大厂实习可能就更好,先人一步。本质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有没有办法,提前或者更多的和一些大厂的人结识,这样内推的机会也多,入职概率也高。师兄师姐会是很好的资源,建议多加入校友群,多参加校友活动,多与人聊天沟通。 +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 +a、想办法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价值,能体现在简历上,让人眼前一亮 +b、多花时间在人脉网络构建上 +c、选择发展潜力大、天花板更高的行业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相信自己,乐观开放积极。无非现在的状态是潜龙在渊,但是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不会远的。 diff --git a/src/interviews/10-l-hospital.md b/src/interviews/10-l-hospital.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ef3c781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10-l-hospital.md @@ -0,0 +1,26 @@ +# 10届硕-李同学-某三甲医院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最初工作在某三甲医院信息处,后因工作需要,岗位调整至人力资源处。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薪资待遇为三甲医院行政人员工资,执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标准。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选择医院行业,是因为择业时,个人认为计算机专业在医院信息化过程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项目应用方面。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是行业的稳定性。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医院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需求很大,但医院信息部门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无法完成自行开发,从而会选择软件服务商进行项目外包,计算机技术专业入职后,成为信息系统的问题解决协调者,专业发展受限。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选择专业,应当以专业选择专业,专注于做专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时候,人力资源部门首先会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然后才能匹配什么样的岗位,提供相应的专业类别工资水平。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就事业单位来讲,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遵循专业技术系列,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晋升过程中,会要求一定的年限和承担项目,并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软件工程专业可以通过软件工程与技术考试,取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等职称。 +企业类,除团队的MANAGER、CTO等职务系列外,建议也参照事业单位,参评专业技术系列职称。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信息已经深入在每个行业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选择哪个行业或者公司,只要在这个公司能够坚持工作5-10年,都可以形成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在竞争与学习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参加国家、上海市科委、经信委,各级科委、信息委举办的信息发展大会或论坛,根据所学专业及导师研究方向,了解各类行业需求,找到自身的努力兴趣点,在查阅行业发展与趋势文献报告后,与导师一起探讨深入研究与应用。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各高校招聘会、各就业网站、目标企业网站等。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按照所学专业,选择并坚持专业方向。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迷茫是因为对未来事物的无知,多听、多看、多参与,常思、常研究、常交流。将他人走过的路,变成自己前进的方向,别人披荆斩棘,咱也继承发展,坚持学习并输出,终会走向成功。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0-nvidia.md b/src/interviews/20-nvidia.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e4f1755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0-nvidia.md @@ -0,0 +1,122 @@ +# 20届硕-Allen-英伟达开发工程师 + +**联系方式:** wx: hustlmn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我是20年的毕业生,本科是能源与动力专业,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的计算机专硕,但我在校期间做了一些NLP算法项目的比赛,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大厂做NLP算法岗位。 + +但是第一份工作工作了半年就裸辞了,并花了三个月自学了开发技术,由于我是0基础转行,因此学习路径主要是看网课学习,然后刷题。找开发工作时我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就拿到了offer,是国内的一家中厂互联网公司,岗位是前端工程师。 + +在第二家公司干了一年后,又跳槽到了一家知名外企公司(英伟达)工作,是做的全栈开发,一直干到现在,大约有两年的时间。 + +## 第一份大厂算法岗为什么工作了半年就裸辞了呢? + +1. 工作强度很大。公司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点或者十一点钟,一周要上六天班,就连法定节假日放假也有限制。可能对于有些人而言,晚上加班效率更高,比较能适应。但对于我而言,由于每天的精神状态都很紧绷,因此到晚上八点钟大脑就一片空白,甚至在晚上12点回家后,我仍然没有从工作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就连做梦都会梦到工作中的事情,最后也影响到了身体。 + +2. 算法需要用不确定的结果去满足确定的业务目标。我个人认为,算法本身的精度就是一个概率问题,算法本身是不确定的,而工作中的算法技术是要落实到项目中的,因此对精度要求很高。因此我在做算法的过程中压力很大,也很痛苦。 +既然工作岗位和工作作息我都不喜欢,因此就裸辞了,想要找到一份自己能接受的工作。 + +## 第一份工作工作强度这么大,薪资待遇是不是比较丰厚? + +确实很高,我也很满意 + +## 为何学长要从算法转开发呢? + +主要看每个人的兴趣。开发对我而言更如鱼得水,并且开发的结果是确定的,你知道只要按照这个路线做下去,你百分百能把东西做出来,但是算法更像开盲盒,哪怕花了很大精力,结果也未必有效,而且是那种精神上的压力。 + +## 可以分享一下第二份工作经历、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吗? + +第二份工作是从算法跳槽到了中厂做开发,薪资少了一些。 + +我们的工作时间是大小周,一开始是晚上七、八点下班,但后来变成了九、十点钟下班。其实互联网公司组与组的差别很大,并且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要加班,而且加班风气也很严重,这也是我要辞职并且找外企的原因。 + +在这一年工作中我的进步很大,毕竟从零开始学,也学了不少东西。在工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而是沟通问题。如果对面的人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强,工作起来会很愉快。但如果对方加班很累,精神状态不好,当你提了一个需求让对方改,对方的情绪会很不好,这样的环境对我也有一些影响。 + +## 第三份外企工作可以做到work life balance吗?可以分享一下吗? + +第三份工作薪资比第二份高了不少,而且我们部门相对比较轻松,例如可以居家办公,甚至不用打卡,还挺不错的,差不多是965的工作强度。但是有些部门也不轻松。 + +我在外企目前工作内容是全栈开发,前端后端都有涉及。外企不会要求你会特定的编程语言,他们更在乎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如果有同学想面试外企,需要着重突出你的学习能力。我的manager在录用我时和我说,看到我的简历觉得我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这也是看重我并录用我的原因。 + +## 在外企工作晋升的通道路径、薪资上限都是什么呢? + +外企薪资构成主要分为工资和股票,工资每年会涨一部分,具体涨了多少需要根据市场行情来定,每年涨幅不一样。 + +对于股票部分,会每年给你发一部分股票,股票也是分几年给的,不是一次性给的。 + +工资是可以预测到的,例如你到多大年纪,能赚多少钱。但如果你想通过工资得到很高的薪资水平,不仅要非常努力,还需要有很高的天赋和运气,再结合领导的赏识,才能快速升职,我认为这个很难。所以需要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股票。外企股票不确定性很强,如果运气好,可以得到很高的报酬。 + +晋升通道方面有两条:一条是engineer线路,一条是manager线路,engineer主要做技术,而Manager的工作主要是规划项目和分配工作。想要进入manager线路,需要在engineer路线上达到很高等级,才能进入manager较低的等级。但是两者薪资差不多,主要看自己的性格和兴趣适合走哪一条路。 + +裁员的话,有的外企裁员,有的不裁员,我们公司目前没有说有裁员的动作。 + +## 有感受到大环境裁员风险带来的压力吗?要如何应对? + +我认为不管在哪里上班,一定不要抱着稳定的心态来面对,唯一稳定的就是不稳定性,即便是公务员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稳定。 + +首先要改变的是心态问题,我们要有信心即便被裁员了,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如果国内找不到,也可以去国外找。 + +其次多在工作中积累项目,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即使这个项目不是你做的,你也可以做到将这个项目从整体架构到实现细节完整的讲出来。并且定期三个月或者半年就去更新你的简历,这样可以督促你进步。 + +## 那算法转开发难度如何?可以分享一下经验吗? + +我觉得难度在于你想不想。只要你有决心,你就能转。如果你认为不能立马进入到一个大公司,你可以先去小公司历练一两年,再去大公司。只要你坚定这个想法,并且去行动,就没有问题。 + +公司其实不在意你上一份工作的岗位,在意的是你身上的某种特质,所以完全不要给自己设限。 + +## 这个行业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在政策环境和AI技术的影响下行业如何变化? + +这个问题有点大,我感觉环境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例如微软将做AI和云计算的员工搬迁到了美国和澳洲。但是我个人认为,大家可以保持心态上的稳定,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 + +## 现在大模型这么火爆,你有没有后悔从算法转开发呢? + +我一直不后悔,因为所有经历都是值得的,并且工作也讲求缘分。我其实一直不太相信AI,这过几年可能又是一片泡沫的状态。 + +## 在找工作时可以通过哪些就业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 +1. 公众号或者小程序。Offer show,或在公司的官方公众号里投递。 + +2. 公司官网投递。 + +3. 招聘app,如脉脉、牛客等。 + +4. 小红书。我发现小红书也很好用。 + +## 如果有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想进入外企工作,要做哪些准备呢? + +1. 多去实习。大家要是以找工作为目标的话,就多去实习,在学校阶段去试错。我之前之所以跳槽比较频繁,是因为我没有过实习经历,也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能做成什么样子。如果能多去实习就能知道自己更想要什么工作。 + +2. 狠刷力扣题。有些公司只要笔试过了,基本就没问题了。 + +3. 表达能力要清晰有逻辑。面试时,要清晰的表达你的意思,并且项目这个东西是可以准备的。我们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模拟面试,当对面是小白时,给他讲一下项目,看他是否能听到项目的重点,并且听的明白。 + +## 如果我想从国内互联网企业跳槽到外企,有哪些心得吗? + +1. 搜集外企名单。我的简历投递没有找内推,当时搜集了一些上海的外企名单,并且在公司官网上投递。 + +2. 刷英文力扣算法题。外企的笔试题目是英文的,并且还需要一定的引文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让你用英文介绍一下你的项目,介绍完后就会转成中文问项目。所以大家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准备。例如用英文描述一下你的简历、思考对面可能会问到的项目问题,将其翻译成英文。 + +3. 对自己的项目了如指掌。我工作的这家外企很重视项目,从项目整体架构,到项目很细的点,都会问到,你要保证对项目介绍的很清楚,问到的细节也都能回答上来。 + +4. 心态稳定。面试很讲究运气,不要因为面试没过就难受,这说明这家公司与你无缘。并且再面试过程中我们对面试官的感受和印象很重要,毕竟这些人以后要成为你的同事,如果觉得很难受的话要慎重考虑。 + +## 有些人想先进入外企工作然后跳槽到其他国家工作,路径可行吗? + +国内的外企很难,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我身边也有一些个例,例如有从亚马逊跳槽到美国的,也有直接面试去新加坡的tiktok等。但是薪资方面,国外要比国内翻了三倍左右。 + +对于绿卡,一般公司会先给你一个五年的工签,五年之后可以帮忙抽绿卡。不过也有可能运气不好,几年也没有抽中,但是也有办法解决。 + +不过有的公司会有转到国外的相关政策,例如亚马逊会有内部的招聘网站,如果你想去,就需要你达到特定的等级才能申请。对校招毕业生而言,需要工作两三年才能达到这个等级,假如申请上后,还要重新面试。 + +你也可以在平时工作中问问国外的工作伙伴有没有岗位和机会,说不定就掌握了一手信息。如果你有想法,去尝试就行了,失败了再说。 + +## 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你会怎么做哪些改变? + +我应该不会做哪些改变,基于我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应该不会有太大改变。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我想说,人生是场马拉松,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它与学习是两码事。不要因为眼前工作的不好就认为人生灰暗了。未来还有几十年要工作,就算现在不好了,再过几年,未来总会变好的。 + +**选择远远大于努力,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选择。**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0-w-research.md b/src/interviews/20-w-research.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cb3f659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0-w-research.md @@ -0,0 +1,25 @@ +# 20届硕-王先生-某头部券商程序化研究员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刚工作一年,一开始是协助高级研究员进行市场趋势分析、因子分析或初步的量化策略开发,后续进行独立开发量化交易策略,涵盖股票、期货、期权等多种金融工具。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薪资水平高于同行,没有固定加班,加班算调休但是一般调休不了。强度的话随时待命吧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本科就是学习的金融,但是不希望直接从事金融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是随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周期进行波动的,随着疫情,战乱等出现,世界局势不明朗,这个行业的前景也不明朗,所以考虑做技术和金融结合的方面。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薪资比较满意,周围厉害的人比较多。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越来越对钱的多少敏感,周围奇葩的人际关系和事情还是挺多的,感受到世界的多元化和阶级的固化。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不要做投机的事情,不要炒股,不要炒股,不要炒股。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路径的话就是初级,中级,高级研究员,后续就是部门负责人和首席。障碍的话身体可能需要注意,之前同事心脏骤停差点没救回来,对我的影响挺大的,保重身体就是最大的职业财富。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趋势是AI和人工的结合吧。国内正式步入大通胀时代,CPI数据持续不明朗,伴随着经济下行,金融行业其实在风口浪尖上。从未来回顾历史,可能在去年Signature Bank倒闭之后,就代表着2023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在美联储不断加息,国内内需不振的今日,这个行业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活下去。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看看有没有金融背景,没有的话,金融知识,数据分析知识要多看看,其他的,先从Quantopian、Interactive Brokers 等基础的东西开始练手吧,最好能在实习的时候进来,毕竟在学校学习的和实际用到的差别挺大的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我是直接熟人推荐的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因为论文的硬性要求,所以找工作的时间比较紧,基本就是没熟人推荐的话多刷刷题,重视项目而非代码细节,注重实现流程而非实现结果。有熟人推荐的话就是早一点熟悉,融入团队,好的沟通能力比编程能力要重要很多。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一切事情在解决之后进行回顾都会发现它微不足道,保持好心态,同时沉下心来,做事不要心向大海,因为涛声有望而不可及。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2-c-ai.md b/src/interviews/22-c-ai.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9579a4a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2-c-ai.md @@ -0,0 +1,32 @@ +# 22届硕-C-大模型公司AI Infra工程师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毕业后来北京一家AI视觉公司做了一年多,主要是做深度学习框架,写算子、维护框架、支持公司的视觉业务。后来公司财务状况不太好(也和大环境有关,视觉类公司普遍业务下滑),很多员工陆续离职了,业务也越来越无趣,就跳槽到一家大模型初创公司了,也是做类似的工作(框架),但是工作内容更贴近大模型。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薪资应该是高于在互联网大厂的同龄人的,可能是大模型领域初级工程师的平均水平吧,在一线城市还是能过的比较滋润的。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最开始想选择一个门槛比较高的领域,所以倾向于去做 Infra 相关的工作而不是做后端或者前端这些更传统的互联网方向,因为个人认为这些方向可替代性很强并且工作强度也会很大。Infra 相对来说由于门槛更高所以可以在工作强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获得相对较高的薪水,同时天花板也会更高一些。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因为在风口,所以总是能看到很多激动人心的新技术出现,可以第一时间学习跟进,同时和行业内的大佬们交流自己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对于想学习最新技术、把最新的技术落地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很适合的领域。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如果是在初创公司的话可能经常赶due还是要加班的,频率取决于公司业务,在初创公司节奏会更快一些,所以有时候要赶一些上线的时间节点可能连着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工作强度都会比较大一些。另外福利这一块相比互联网大厂和外企还是要差不少的,大部分初创公司约等于没有,对于想要一个很舒适的工作环境的人来说初创公司并不合适。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最大的感受是能感受到处于风口的行业的活力。可以和很多大佬并肩战斗、学习最新的paper最新的技术,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干劲的人,这种心态能够感染我。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我认为程序员晋升主要靠懂技术和懂业务。两者最少得占一个,两个都占最好。懂技术指的是你熟悉行业相关的技术,了解细节、难点。懂业务是你知道公司和行业的情况以及对你的工作的影响。如果两个都懂,那你可以在核心/难点业务上取得突破自然可以走的更远。如果你觉得没有这样的业务或者机会,可以跳槽去有这样的机会的地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对于一些门槛比较高的方向,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那就更应该尽早入局成为“行业元老”,这样当行业成熟时你就能享受巨大的红利。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这两年大模型行业发展真的是非常迅速。我认为接下去的几年会有更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并且政策会更加利好。我估计之后行业会更卷,包括更快的模型迭代速度、更多的芯片支持、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政策上肯定也会和更多的传统企业还有高校进行合作。总的来说现在还是行业上升期,我比较鼓励学弟学妹进入这个行业。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我简单说一下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对于大模型行业,大致有算法(模型)、框架(训练/推理)、硬件这几个技术上的方向,一个人不大可能同时接触两个及以上的方向(当然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很少很少),所以有意向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学可以看看自己对哪个方向更感兴趣。 +想要研究模型或者算法的同学需要好好打深度学习的基础,另外还要研究下这几年的一些模型以及背后的思想,这方面我不是专家,网上有很多很多资料大家可以去研究下。 +对于框架,可以理解为在硬件和算法之间的中间层,要做的就是让模型可以高效地在硬件/芯片上跑起来(包括训练和推理),想做这一块的同学可以研究 pytorch、jax、megatron-lm、deepspeed 这些框架的训练代码,推理可以看框架的一些算子的实现,主要是和大模型相关的一些算子优化。 +至于硬件/芯片,主要就是设计好的编程模型让算子可以高效运行,想做这个方向的同学需要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知识。 +算法可以在学校实验室里学习或者自学,如果要做框架或者硬件相关的方向我建议在学校的时候去找相关的企业实习,尽早接触相关的技术。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脉脉、牛客、企业官网/公众号、微信/qq群、各种招聘app,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收集信息,信息充足是做出合理选择的必要前提。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我在春招找实习的时候就比较后知后觉,开始实习比较晚(七月),秋招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专硕赶上了写毕业论文确实也挺忙的),所以秋招的时候也比较被动,比如很多可能能拿到 offer 的面试因为比较晚了就错失机会或者莫名其妙挂了。面经就不分享了网上能找到一大堆,我只想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尽早开始!不管准备好了没有,我知道绝大部分同学在找工作找实习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所以一直拖,但这个策略其实非常糟糕,因为你永远准备不好,只有一直面试->找到自己的不足->补足短板 才是正确的思路。另外不要相信金三银四、金九银十这种说法,现在越来越卷了机会很少,所以一定要尽早开始找工作,把握住先发优势。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尽早开始找工作/实习。 +不要迷信老师/学校/实验室能给你多少帮助,这一点可能有点绝对(因为有的老师和实验室确实能提供很多帮助),不过据我了解在复旦大部分实验室提供不了什么帮助,这里也包括上课和做横向项目,对于找工作其实没多少帮助。如果想要想要提升自己在校招的竞争力,我建议自己课外/实验室外多花点时间学习顶尖学校的网课做做lab、多看看paper,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可以去大厂或者知名公司实习。 +通过各种渠道多看看行业和招聘动态,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要做出合理的选择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人懒得去收集信息,如果你能比别人了解更多,你就有很大的优势。 +如果不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可以都尝试一下。比如可以都学学看或者去企业实习,看一下自己对什么方向感兴趣。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2-s-sales.md b/src/interviews/22-s-sales.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c52c85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2-s-sales.md @@ -0,0 +1,90 @@ +# 22届硕-司学长-某电池仿真公司技术销售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自2011年从材料专业毕业后,我一直投身于材料行业。我有幸加入一家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担任管理培训生。管理培训生这一角色,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通常涉及轮岗制度。轮岗有其利弊:不利之处在于,你可能无法深入接触核心业务,更多时候是在做辅助性工作,类似于实习。然而,对于职业初期的我来说,轮岗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它帮助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规划。正是在轮岗期间,我决定成为一名仿真工程师,并从2013年到2018年一直从事这一领域。 +2018年,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考取复旦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学位,专业是软件工程。我这么做的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我希望能够深化自己在软件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我渴望在职业发展上不仅仅局限于使用软件,而是更深入地参与到制造业中,真正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而不仅仅是计算机的需求。这一转变也促使我从仿真工程师转向销售岗位。我曾认为,仅仅使用仿真软件有其局限性,而开发仿真软件则更具意义,这促使我转向销售领域。 +在销售领域,我最初是在原材料行业工作,直到今年才转向仿真软件的销售。尽管原材料行业是一个基础产业,但它并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领域。然而,我更倾向于投身于新兴行业,与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步前进。 + +## 现在工作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呢? + +我目前就职于深圳的一家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公司。这家公司是服务于制造业的一家软件公司,是工业用的专业软件,而不是开发通用的平台型软件。 + +## 你觉得目前的工作强度是怎样的呢? + +我最初从事的是制造业的技术工作,这个行业的工作节奏通常是稳定有序的。由于我所在的公司已经发展多年,规模庞大,它并没有实现快速增长,也没有大量的投资,因此我的工作并不是特别繁忙。然而,如果有新的投资,比如建立新厂,工作量可能会相应增加。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投资并不多见。 +相比之下,软件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它不受产能限制,能够将人力资源发挥到极致。这个行业是技术密集型的,对个人的依赖度很高。例如,一个高水平的员工在996工作制下的工作产出,可能比三个员工在965工作制下的总和还要高效。 +我想强调的是,工作强度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因素。它不仅取决于时间节点,还要看忙碌是否有其价值和意义。在我看来,对于职业初期的人来说,忙碌一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有助于积累经验和技能。 + +## 想请学长介绍一下技术销售每天的工作内容是哪些呢? + +首先,销售工作的第一步是确认客户的需求。一旦客户需求明确,我们便进入第二步:明确方案。在这一步,我们需要确定能为客户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紧接着是第三步:评估技术与方案的匹配度。我们需要确保所提供的方案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存在不匹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 +完成这三个步骤后,我们进行第四步:报价。基于报价,双方会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成功,交易达成;如果失败,之前的工作可能就白费了。日常的工作就是对这些步骤进行有效管理。 +销售的本质是利用公司的资源,将客户的需求精细化,并确保这些需求能够在公司内部得到实现。销售的关键能力在于沟通的有效性。如果销售人员具备技术背景,他们可以使用技术语言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如果不具备技术背景,他们则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沟通。基于此,我个人更倾向于推荐有技术背景的人从事技术型销售工作。 + +## 做这份工作最困难和最开心的点是什么? + +我认为,在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如何找到一条清晰的上升通道。虽然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和做好一份工作本身可能非常容易,但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上升的机会则非常困难。 +如果你工作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却发现自己仍然没有明显的职业晋升路径,你的想法和感受肯定会有所不同。如果直到退休,你都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职业发展通道,那时你可能会感到无奈。 +最令人痛苦和困难的是,当你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自认为很聪明也很勤奋,但最终却发现自己缺乏上升的空间,或者没有人认可你的努力,这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有些人选择跳槽,有些人选择转换部门,或者从技术岗位转向销售岗位,甚至有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回到老家等。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自我优化和调整的过程。 +最令人感到高兴的时刻,无疑是当你发现自己的职业方向被拓宽,有了向上发展的机会。但说实话,没有人能够轻易地走得很远,职业发展总是一步一个脚印。每当你迈出向上的一步,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 +## 想问一下新能源岗位的薪资待遇相较于互联网大厂,相差多少呢? + +首先,新能源行业虽然本质上也属于原材料行业,但像动力电池这样的领域已经显示出其新兴行业的特征。自2020年起,这个行业在短短四年内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这些公司的背景和团队大多源自传统制造业,因此它们的薪资结构和组织架构可能与传统制造业相似,与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并不完全一致。 +然而,即使在制造业中,也存在着高薪资和普通薪资的岗位差异。以动力电池行业为例,高薪往往与那些从事电池研究的专业人士密切相关,与材料研究则更为紧密,可能与软件开发的联系不那么紧密。 +在制造业中,想要获得高薪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相匹配。选择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且可持续的行业方向至关重要。例如,我目前所在的动力电池行业,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听到公司管理层的分析,他们认为电池行业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从现在到30年后,这个行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求不会中断。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未来可能会出现核聚变、超导电池等革命性的新技术。如果我们现在的角色能够为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那么我们的职业发展也将随之获得巨大的推动。 + +## 所以在制造业从事研究岗会有更好的未来发展? + +这个不一定。我认为研究岗位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使用过后可能会被搁置一旁。公司运作其实与我们撰写论文的过程相似,不同的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比如,有些部门负责撰写“研究综述”和“行业现状”,这可能是销售部或市场开发部门的工作,这些岗位是公司的核心,承载着公司的需求。而“原理”部分通常由研究人员来完成。“实验”部分则是实施环节,可能由工厂来执行。至于“研究和展望”,则通常由管理部门来撰写,老板来总结和规划公司今年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五年、十年的长远规划。 +因此,我们需要评估自己所在岗位在公司中的重要性。要识别哪一部分最为关键。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成为最终的决策者。这是有章可循的路径。如果你只专注于需求分析、原理研究或实验操作,这些单一的工作可能无法保证你的长远发展。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公司这把大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研究需求的人、研究基本原理的人,还是进行实验的人。但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晋升到决策者的岗位?一旦你成为决策者,你就不再容易被替代,因为你将决定谁去谁留,而不是被公司其他部门所左右。 + +## 技术销售工作的职业发展路径通常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看待35岁危机? + +销售职业的发展确实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在大型企业中,销售人员可以晋升至高级职位,类似于古代的“将军”,甚至达到“将领”级别,但要成为拥有公司股份的“皇帝”级别显然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技术岗位的晋升空间可能更大,可以达到“宰相”级别。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将军”过于强大,可能会因为功高盖主而遭到“皇帝”的打压;而“宰相”如果因为贪污等问题也会被“砍头”。因此,在销售行业中,当你发展得非常顺利时,遭遇职业发展的阻碍是很常见的现象。 +尽管销售行业存在风险,但我选择加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我认为这代表着与整个社会乃至整个行业的风险共存。个人的风险是行业风险的一部分,而行业风险又是国家风险的一部分。整个国家、行业和社会都存在风险,而销售人员往往是最早感知到这些风险并做出判断的人。例如,在动力电池行业,决策者往往是第一个知道行业风险的人,而销售人员很可能是第二个。 +销售人员每天都在与客户打交道,如果行业出现问题,他们往往是第一个察觉到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比老板更早知道。因此,销售岗位是与整个行业的风险共存的,我们可以控制这些风险并采取规避措施。这也是我选择销售职业的原因。 +例如,当我判断原材料行业是一个夕阳产业时,为了规避风险,我转向了销售仿真软件的行业。这是一个规避风险和职业转向的行动。然而,作为公司内部的其他岗位人员,他们往往很难有机会接触到风险信息。 +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风险,仍然频繁跳槽,追求高薪,但到了35岁可能会面临不良后果。他们可能不了解行业风险,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风险。但行业中确实有很多大佬已经意识到风险并采取了行动,选择另一个领域去发展。 +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清楚地思考,哪些事情能为自己带来长远的价值,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利益。我非常不鼓励仅仅为了加薪而频繁跳槽,这是一种消耗性的行为。作为销售人员,拥有技术背景可以让你在与技术部门和客户的沟通中更加顺畅,这是你的优势所在。 +当然,职业规划应该如何选择,作为一个技术型销售人员,职业发展应该尽早明确。例如成为CEO。但是也不要过于勉强自己,只要能够不断接受正确的反馈就可以。当我们步入社会后,会发现一直在吃苦,可能一直不开心,那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因为你选择了错误的道路。正确的道路应该是你热爱的,并且你认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也能持续向上发展的。 + +## 听说销售可以积累一些渠道和资源,那这些资源对你未来有什么益处呢? + +从事技术型销售的一大好处在于,它能培养你管理和运用资源及渠道的能力。通过这份工作,你不仅能够对整个行业有深入地了解,还能掌握技术知识。公司会向你透露所有技术信息,这让你至少能够分辨哪些是关键点,哪些是次要的,以及你的技术是否可靠。尽管技术型销售是一项能够锻炼你能力的职业,但必须保持谦逊,不能期望仅凭这些渠道和资源就能实现社会阶层的飞跃。 +谈到社会阶层的跃迁,我们可以借助企业运营的例子来说明:经营一家企业,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资金。如果只有技术而缺乏资金,就需要寻求融资。融资本质上是一群有能力但缺乏资金的人与那些有钱却缺乏能力的人合作的过程。有钱但缺乏能力的人通常属于较高社会阶层,而有能力但缺乏资金的人则属于较低社会阶层。低阶层的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能力,并与高阶层的人建立联合,获得他们的认可,共同开展事业,这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阶层的跃迁。 +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综合能力,这不仅包括技术能力,还包括管理资源的能力。你获得的不是资源和渠道本身,而是管理这些资源和渠道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从这些资源和渠道中获取价值。因此,从事销售工作并不直接等同于获得了社会阶层跃迁的通行证,而是获得了“管理资源”的能力,你才有可能利用这些能力来实现价值。 +作为技术型销售人员,我们不应错误地认为这些资源和渠道是我们所拥有的,这种观念是有害的。我们并不能真正拥有渠道,我们只是领取工资的员工。但我们能够了解这些渠道的信息,并知道如何与它们打交道,这才是我们真正获得的能力。例如,如果一位上市公司的CEO对你非常看好,并希望与你合作,这种机会并不容易获得,通常需要逐步建立信任。这通常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因此,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我需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销售,还能管理技术,甚至带领一个团队。只有这样,我才可能赢得CEO的信任,并有机会达成交易。 + +## 那您提到的管理资源和渠道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个方面呢? + +这个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能够满足他人需求的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可以通过利用公司的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可以是市场趋势、行业动态或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协调多方资源以达成共同目标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总的来说,最关键是在于积累信誉,也就是建立良好的名声。我们提供的方案不仅要能够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也必须是切实可行和可以实现的。 +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然后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公司资源来制定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对行业动态的敏感性,以便及时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还能在长期内建立起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 + +## 如果想创业的话,做技术销售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 +可以说是这样的,但我们需要明确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加入创业公司,担任技术型销售的角色。这与自己创业非常相似,至少需要以创业者的心态来对待这份工作,全身心投入,勇于面对挑战。 +第二个方向是加入大型企业。如果你选择在一家规模足够大、能够为你提供长期职业发展机会的公司从事技术销售,那么你应该考虑走管理路线。在任何一家大型公司中,管理层往往并非来自管理专业背景,而是可能来自技术、销售、采购等基层岗位,通过实际工作经验逐步晋升而来。如果你想创业,那么起点通常就是从一线工作做起,积累经验,了解业务,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 那我们如何才能有更好地发展呢? + +我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技术思维,就像我们认为只要把刀磨得锋利,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然而,现实情况可能是,未来我们可能不再需要这把刀,而是需要枪或坦克,技术可能会被迅速颠覆。特别是在软件行业,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专注于做有价值的事情,投入更多的时间是值得的;如果事情本身没有价值,那么投入再多也是徒劳。公司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有价值的和不那么有价值的事务,而那些有价值的事务往往被少数人所承担,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能力差异,更多是因为机会或运气。 +我们不应该只是埋头走路,更要记得仰望星空。我们必须了解全局动态,仰望星空意味着观察整个社会和公司的发展趋势,以及你周围的人在做什么。这是一个宏观视角,也是最关键的视角。当你们真正开始工作,或者真正步入职场后,就会发现,每天重复完成手头的工作其实是相对简单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通常只把那些你能够胜任的任务交给你。只有少数人会获得成长的机会,比如公司与你共同研究,将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需要机遇。 +如果你想要有良好的职业发展,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成为决策者’。整个公司乃至社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树状结构,这中间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这肯定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实际上,没有必要过于焦虑,因为职业规划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所有人都在持续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35岁的人,甚至像特朗普这样80岁的人也在考虑职业规划。 + +## 如果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想进入这个行业,面试中会更看重哪些能力呢? + +首先,用人单位在招聘没有社会经验的应聘者担任销售岗位时,通常会更看重应聘者的意愿。他们可能不会过分关注你的具体能力,而是更倾向于评估你是否具有与人沟通的性格特点,以及你是否展现出了对销售工作的积极态度和稳定性。 +其次,进行行业调研和对应聘公司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面试中,你可以表达出你对公司的了解,例如:“我了解到贵公司在某某领域有着显著的成就,我认为销售岗位在贵公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再者,展示你与销售相关的经验和技能也很重要。即使你没有正式的销售经验,你也可以分享在校期间参与的相关活动,可以说:“虽然我没有正式的销售经验,但我在校期间尝试过一些销售工作,甚至涉足过保险销售,我对此非常热情。” +然而,我想说的是,一旦你选择了技术型销售岗位,想要再回到技术岗位可能会比较困难。相反,如果你从事技术工作后再转向销售,这个过程会相对容易。因此,我不太建议人们一开始就直接从事销售工作,而应该考虑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和兴趣所在。 + +## 现在有很多应届生即将走入社会,会有些迷茫和焦虑,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 +我了解到复旦大学的许多同学,大约有一半的比例,选择加入互联网大厂从事技术岗位,我认为这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同时,我也相信,从事人工智能算法岗位,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职业道路。 +对于那些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同学,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体制内工作,技术性的工作可能相对较少,有些可能需要从基层做起,工作中更多地涉及与人沟通和协调。 +关于那些加入互联网大厂的同学,我认为互联网大厂目前可能正处于一个成熟期,不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朝阳产业,但也绝非夕阳产业,它们将长期存在。我相信这些大厂会继续发展壮大,不断在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投入,以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人员的需求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多。因此,我想对那些进入大厂的同学说,要么努力向核心岗位靠拢,要么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争取进入管理层,这样可以减少被裁员的风险。 +最后,我最想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根据大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在这个世界快速变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具备灵活调整自己的能力,根据公司和团队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路径。同时,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保持开放的心态,抓住机遇。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c-hw.md b/src/interviews/23-c-hw.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66f0a45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c-hw.md @@ -0,0 +1,60 @@ +# 23届硕-崔女士-华为系统预研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毕业之后就入职华为ICT产品线做系统预研。 + +系统预研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 +第一个方向是围绕着产品系统的一些硬件技术或者软件技术,网络协议等未来五到十年的一个演进路径,涉及对整个系统架构的一些调整,我目前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结合整体的方案设计,配合团队做一些细粒度方向上的设计。 + +第二个方向是对既有的产品系统进行探索优化,希望通过方案设计把性能达到最优化,确定优化的模块,围绕设计方案进行性能验证,如果最后能证明这个性能方案对系统可以实现一个性能提升,就可以落地交付。 + +第三个是围绕最近热门的研究方向做一些洞察研究,比如说AI大模型,找到可以和产品结合的点。 +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 +压力是可以接受的。在华为如果是比较贴近业务交付的方向,比如说软件开发这种工作强度会更大。预研的性质和开发交付不太一样,交付周期相对长一些,从设计到落地到性能验证、开发时间周期长。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要求。压力更多的是看自己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的一个要求。 + +工作强度取决于当前项目节奏。周六周日的加班情况是基本上不加,一年半总共就加班了四次(除去月末周六)。 +薪资方面是保密的,不过和互联网大厂相比来说大概和美团的SSP是差不多的。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 +大体我是很满意的,一方面我认可系统预研这个方向,未来的方向是AI大模型,对训练来讲是数据为基础的。国家也在推进构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会成为国家的一个基础建设,这方面华为也在努力推进。 + +另一方面我不想做纯技术的方向,我希望每个阶段有一些新的内容,新的方向可以学习。我现在的部门工作模式相当于每三到五个月是一个周期,在这样的一个周期里可以去研究新的内容。比如通过研究调度层,你会把整个底层有一个了解,最终对整个系统的了解就会构建成个人的技术栈。我们部门是做整个产品生态的演进方向,所以对整个系统架构都需要有了解,同时也会结合最新的产品市场需求去定位未来发展的方向。工作自由度很高,强度也可以适应。 + +## 跳槽是很多同学会选择获取快速涨薪的一种方式,就你观察系统预研方向跳槽的前景如何?对应届生来说有裁员压力吗? + +华为是有内转的,内部流动速度很高,内部是可以实现通过内转来实现职级的提升。 + +华为内部还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对新员工的培养成本是很大的,导师制度和NEO培训制度会保障不会让一个新员工容易被裁掉。除非是这个人和预期差距过大。但是会有同学在培训期间因为和企业价值观不符合而主动离开的。 +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 +华为有一套自己的晋升体系,晋升标准明确。 + +从13级到14级,从14级到15级可能会相对于15级到16级会快一点。但是主要是看是否有工作承重,能力是否达标。 +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 +系统预研目前来看是处在上升阶段,国内在这个方向的发展是要比国外好的。国家层面来说,数据中心的部署已经在路上了,大模型的数据需求量很大,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扩展,挑战肯定也是越来越大的。 + +华为在这一方向的布局,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变化。华为对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很慎重的,所以这个方向肯定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 +好好准备简历,把项目准备清楚,心态要放轻松。 + +其实找工作也是很看运气的,我刚好在面试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聊得来的主管,另一方面上研这边涉及一个人员的流动,会变成一个重点基地,机遇比较好。而且我所研究的方向比较契合。 + +## 您从面试到拿offer的过程中和hr是怎么沟通的呢?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在泡池子呢? + +从面试到拿offer期间,每个月保温一次。而且是可以通过接口人的态度和主管面来判断自己究竟可不可以拿到offer。我当时主管面和主管就聊得很开心,对拿到offer的把握较大。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相信自己,不要焦虑。不管是研一还是研二,把当前手里做的事情做清楚,做明白就挺好的了。 + +以前其实我不想再去做AI,我觉得它技术迭代太快了,我不想经过很久之后我的技术会因为它迭代的问题而达不到一个积淀。但是我现在所在的这个部门,虽然更偏向开发研发这个方向,但是其实我们也会结合当前大模型这个比较火热的背景去做一些融合,不一定说每一个阶段做的东西就真的无用了,每一步都作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c-state.md b/src/interviews/23-c-state.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95ca7a0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c-state.md @@ -0,0 +1,38 @@ +# 23届硕-陈学长-某国企后端开发工程师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23年6月从复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国企(非传统类型)从事后端开发相关的工作。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待遇:当时拿到的是sp offer,总包大概对应大厂的白菜水平。 +工作强度:不同部门差异较大,我这边属于比较卷的组了,早上是9点打卡,我个人来说是一周大概2-3天加班到9点之后,其他时间例如周五大概是六七点跑路。总体来说略低于互联网平均强度。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当时的想法是待遇还行的情况下求稳吧,然后也能积累一定经验。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人际关系非常简单,组里氛围还不错,虚头巴脑的东西比较少,把活干好就行;虽然是国企,但是技术上还算比较前沿,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相比较互联网许多裁应届生的公司)比较稳定,合同期内还没出现过裁员现象。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有着国企的部分通病(一些不是非常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食堂比较贵,味道一般。 +跳槽认可度一般(中厂水平)。 +软件基建不太好(影响开发体验)。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要想升级快就要用力肝(卷工时卷产出)。 +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焦虑,担心年纪大了失业,担心没时间陪伴家人,担心卷不动被淘汰,不过这也是这个时代各个行业的通病吧哈哈哈,这一行起码钱还行咯。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想晋升: +卷(让领导看见和认同的情况) +跳槽(积累技术,找到匹配的方向) +障碍: +方向很重要,跳槽现在比较讲究技术栈和经历匹配,所以最好不要选择过于小众的方向,积极向风浪靠拢,比如 ai 相关。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说实话我没能力预测。猜测的话,内部在强调内循环经济的背景下 +可能政策会靠拢智能驾驶、新能源、低空经济、国企信息化改革等。外部的话AI浪潮这么猛,相关基础设施比如云计算,相关应用比如智能驾驶,AI医疗,特定领域大模型等交叉方向可能比较有前景。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实习经历 >= 计算机基础 >= 相关竞赛(不同公司标准不一) +算法方向的话论文也是非常重要。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各大公司官方公众号、牛客网、BOSS、往届内推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毕业和招聘卡一起了,能顺利度过就非常不错了,不想再来一次了哈哈哈。 +总体原则:越早准备越好,多了解行业情况,多看面经,多思考多问(什么发力过早会累这种鬼话不要信)。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千万不要有太大压力,最不济也就是暂时找不到工作,也没啥大不了的,因为找到工作的人也不知道能干多久,因为现在看似高薪光鲜的工作几年后可能啥也不是哈哈哈,保留一个应届生身份,还有很多方向可以去探索(考公、选调、人才引进、各种单位的信息部门,甚至是转行,以考复旦的难度来看,拿出你们的五成功力就ok啦)。只要不彻底摆烂,在人生的维度上,毕业季这点事只能算一个小波澜哈哈哈。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p-product.md b/src/interviews/23-p-product.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99e8a47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p-product.md @@ -0,0 +1,195 @@ +# 23届硕-佩奇-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吗? + +我是末流985计算机类的本科,硕士是在香港读的。关于实习经历,我其实并没有很多,但我有一段很深刻的竞赛经历,这段经历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在本科大二大三期间,我积极参加了学校举办一些软件开发和创新创业类的比赛。那时,我注意到了校园内的一个痛点问题:学生普遍不知道校巴的具体位置和发车时间。基于这个问题,我组织了一支跨学科团队,包括计算机、设计和商科的同学,共同开发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的项目不仅赢得了全国性的奖项,而且至今仍在线上运行。这段经历为我后来担任产品经理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 +本科毕业后,我前往香港深造。在留学期间,我并没有立即准备找工作,直到接近毕业的那一年,我才意识到需要找工作并开始投递简历。至今,我已经在四家公司工作过。 + +首先,我在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然而,在我即将入职时,我接到了一家互联网大厂的面试邀请。经过2轮业务面+1轮交叉面和hr面试后,大约一个月左右,我收到了这家大厂的offer。由于那时我已经在创业公司实习了一个月,因此我决定辞职并加入第二家公司。 + +第二家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大厂,做面向开发者的平台型产品经理。这段实习体验了小团队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后面的大团队拧螺丝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临近9月,我开始正式准备秋季招聘,赶在提前批的尾声投递简历。 + +在准备秋招的过程中,我投递了超过100个岗位,参加了30多场笔试和20多场面试。期间,我收到了包括百度、拼多多、vivo等在内的多家大厂的offer。在收到这些大厂的offer之前,一家专注于骨传导耳机的公司给了我一个offer,并希望我尽快入职。由于当时我没有其他offer,于是决定先加入这家公司工作。然而,在我入职两周后,拼多多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都与我联系商讨薪资问题。最终,我选择了现在这家公司,担任互联网金融科技类产品的产品经理。 + +面试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时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时我正准备参加本科的一场公司宣讲会,路上突然接到这家公司面试官的电话要求进行面试。我匆忙找到一个窗台,打开电脑开始了面试。第一次面试只进行了不到半小时,结束后我询问了岗位详情,但hr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大约一周后,我进行了第二次面试,面试官是一位资深老板。面试结束后,我再次询问岗位,老板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我想从事B端还是C端的工作,我选择了B端。随后,我进行了第三次面试,大约在十月中旬结束了整个面试流程,并最终获得了offer,一直工作至今。 + +## 刚你提到面了三次面试,那这三次面试都重复这样的流程吗? +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重复这样的面试流程。然而,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加,我注意到低职级的面试官往往提问较为标准化,互动较少,他们更注重考察你的逻辑表达能力。而高级面试官则倾向于提出更加开放性的问题,并且态度更为亲切随和,使得面试过程更像是一场轻松的对话。可以说,面试的前半段像是严肃的考试,而后半段则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 +## 计算机专业出身大多选择做技术开发和算法,那你做产品经理的动机是什么呢? + +1. 根据我个人性格,与其安静的写代码,我更喜欢跟人打交道; +2. 根据相关经历,我本科时就有带同学做项目的经历,并且认为很有趣。 +3. 我认为程序员不能做一辈子,可能到35岁就要转岗去干管理或者产品经理,那不如尽早的接触这个行业; +4. 未来挺想创业的,且产品经理可以积累带团队的经验,因此我也想体验一下; + +## 你收到了很多家offer,后来为何选择你入职的这家呢? + +我认为有四点原因: + +1. 地点在杭州,位置很好; +2. 公司平台很大,也很好; +3. 这家公司业务也不错,属于核心业务; +4. 薪资待遇也符合预期; + +## 互联网行业是不是都不允许透露薪资数据呢?产品相对开发薪资水平能差多少呢? + +对的,如果大家想了解薪资的话可以去offer show公众号上去看,相对比较准确。 + +如果在同一家公司,我粗略的估计,产品岗的薪资是开发岗的80\%。 + +## 你工作的这几家公司的公司作息和强度是怎样的呢? + +第一家是一家创业公司,每天早上9:30开始工作,晚上6:30结束,员工需要打卡签到,但工作氛围并不紧张,也不是很卷。 +第二家公司是知名的互联网大厂,上班时间是早上10:00,中午有2小时的午休时间,下午2点继续工作,直到晚上8:00下班。周三周五可以6点下班。具体的工作时间也要看老板的工作时长,若老板加班,通常员工也会加班。 + +第三家公司是做耳机的公司,员工需在早上8:45前到达,晚上6:15即可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公司文化很好,鼓励员工保持健 +康,所以我们常常在晚上相约跑步。近期听说原部门工作强度上来了,也没办法准时下班了。 + +目前所在的大厂公司从事金融科技业务,规定上班时间是早上9:30,晚上6:30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不过,不同团队的工作状况差异较大,我们组的业务需求较多,因此我经常加班,有时甚至要工作到晚上十点、十一点钟。不过,周三和周五可以稍微早点下班。 + +总的来说,小公司通常需要打卡,而大公司则相对自由,打卡制度较为宽松,稍晚一些到达也是可以接受的。 + +## 那你认为这份工作比当初想象中的快乐吗?工作中哪些是你比较满意的地方和吐槽的地方? + +满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目前的薪酬水平,我感到相对满意;其次,大厂的工作环境也比较优越。 + +然而,需要吐槽的地方很多:首先,工作繁杂,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每天都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其次,我感觉所从事的工作较为枯燥,每天只是被动地承接各种需求,缺乏创新元素。由于我们平台的产品经理主要关注的是降本增效方面,只有深入理解平台的不足之处,才能有效提升效率。但鉴于我只工作了半年,对整个系统尚未有深入的了解,因此难以实现效率的提升,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第三点,我对公司业务的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在金融资金链路这一块,它非常专业,我常常感到困惑。最后,融入团队并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对我来说也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 +## 产品的杂事体现哪些方面呢? + +早上一上班就会有很多人来找你,还会有一些一些令人头疼的纠缠。然而,我还没有熟练掌握应对此类纠缠的技巧。每当有人向我提出需求,我都乐于助人。但与我共事的资深产品同事们,他们擅长于这种周旋,往往一番争论后,需求便不了了之。 + +产品经理常常容易成为替罪羊。由于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协调,一旦进度出现不同步,责任往往会被推到产品经理的身上。 + +## 那这几家公司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会有摸鱼等自由的时间吗? + +在第一家公司的实习期间,由于公司的工作节奏较为缓慢,我的日常职责主要是进行数据录入和表格整理,以及处理一些较为琐碎的事务,这使得工作显得有些单调乏味; + +而在第二家公司,工作节奏适中,主要面对的是自发性的需求,没有明确的完成时间限制; + +到了第三家公司,工作环境依旧轻松,主要负责为其他部门提供业务支持,例如开发仓储系统等。在这里,我学到的东西相较于第一家公司有所增加; + +第四家公司是目前所在的公司,需求往往非常紧急,每两周就有一个更新迭代,同时也有许多业务部门提出需求,需要我们迅速完成相关工作,因此我的工作变得相当忙碌。 + +## 工作中或者身边有没有产品经理的同事面对被裁员的压力呢? + +我的一位同学在一家知名新能源车企工作,令人意外的是,他在转正后不久,所在部门却遭遇了整体裁员。 +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它具有两面性。如果你能够接受裁员的不确定性,那么在一些大中小企业或者充满活力的创新部门工作,确实能够加快晋升速度,并且有丰富的学习机会,当然这也伴随着被裁员的风险。相反,如果你选择一个较为稳定的部门,虽然晋升路径可能不那么清晰,但相对而言,工作会更加稳定。对于那些渴望在创新部门工作的人来说,那里更容易取得显著的工作绩效,而且竞争者相对较少。 + +## 我看你的工作经历大多是TO B的,有接触过TO C的产品经理吗? + +虽然我与TO C端的产品经理接触较少,但即便有观点认为TO B端的年终奖通常高于TO C端,我仍坚信年终奖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你所从事的是否为公司核心业务,以及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 + +在谈及工作强度时,我观察到B端的工作节奏确实更为紧张。我们需承担起满足公司全方位需求的重任,而C端则主要服务于部分用户群体。因此,我认为在忙碌程度上,B端的确要更胜一筹。 + +## 产品经理未来还能有其他岗位的选择吗?比如项目管理之类的? + +目前我也刚入职不久,还没接触到那么多人,因此我看的比较多的是创业和做自由职业者。 + +## 后期产品经理职业晋升路径和主流发展路线是什么样的呢?有机会成为leader吗? + +我认为在互联网公司担任领导者是一项很难的事情。首先,现在大幅度涨薪可能性较低,大多数人在跳槽后的薪资涨幅通常被限制在30\%以内,想要实现50\%的薪资增长已经变得相当罕见。其次,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跳槽到其他互联网公司,而另一部分人可能会投身自由职业,或者重新回到传统行业。虽然互联网行业收入较高,但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也难免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 +## 在找工作过程中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取相关有效信息呢? + +1. 关注公众号,可以获取一手信息; + +2. 关注一些招聘app,例如牛客网、boss直聘等 + +3. 还有微博、小红书可以刷一些相关求职社群,比如小红书有一些up主专门发求职信息的,还有一些求职组队的群,去里面了解信息。 + +## 面试过程中有没有产品经理的面试经验和技巧? + +最为关键的是自我介绍,务必将自我介绍表述得清晰明了。若个人项目经历较为丰富,需提炼精华,避免冗长。他们会根据你的回答深入询问细节,以验证你是否真正参与其中。若发现过度包装或欺骗行为,面试很可能直接挂掉。 + +我当时的自我介绍就是围绕我的校园经历,同时巧妙地为面试官设置一些小悬念。例如:我组建了一个团队,共同推进了校巴项目。这时,面试官可能会询问团队构成、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如何将这些经历讲述得条理清晰?可以借鉴STAR法则,这样面试官会更容易理解。 + +实际上,在自我介绍之后,面试官心中已大致为你定级。如果交谈初始就感到不合适,那么情况基本不容乐观。如果面试官对你感兴趣,他们会继续提问。 + +其次会询问一些产品经理的基础概念,例如询问你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你更倾向于B端还是C端产品?并请你阐述选择的原因。 +再者,面试官还会根据简历内容评估你的综合能力,如学生干部、社团干部等经历。因此,简历中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精心准备,同时要清楚地说明参与这些活动的动机。 + +## 对于简历中的项目经常会问哪些内容呢? + +面试中会围绕几个关键问题展开:比如,在项目中你具体做了哪些任务?面临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巧妙应对的?如果你能条理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面试基本成功了一半。 + +项目规模大小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在阐述项目时,重要的是能否把项目细节讲述得明白。因此,我们鼓励大家真诚交流,避免过度包装。 + +记得我刚开始面试时,表现得有些过于刻意,但随着面试到后期,我变得更加轻松。通常,越是较为轻松的装填,面试效果反而越好。 +面试并非一场刻板的考试,它更看重的是你与面试官之间的互动,以及你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质。即便你的回答不够完美,但只要你能以饱满的热情去表达,往往也能打动面试官,从而获得通过的机会。 + +## 产品经理是不是有计算机背景能更有优势呢? + +拥有计算机背景的人在从事产品方面确实具备一定优势,因为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梳理整个产品链路。或许,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士在B端产品领域更为适应,而对于C端产品,则可能需要更多的感性认知。当然,最关键的是,无论背景如何,都必须怀揣对产品的热爱之心。 + +## 你是如何进行offer选择的呢? + +在选择就业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公司的文化氛围、薪资待遇、地理位置以及业务的可靠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就业的稳定性与业务的可靠性密切相关。若公司从事的是边缘性或试验性业务,那么裁员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不仅针对产品经理岗位,对所有岗位而言都是如此。因此,选择核心业务领域的工作更为稳妥。 + +## 对于在校生想从事产品经理这个行业,要去做哪些准备呢? + +若你缺乏产品经理的相关背景但希望投身此行业,可以做以下四点准备: + +1. 首先先了解产品经理基础知识和工作的主要内容。 + +2. 尝试组建一个团队来实施项目。 + +3. 可以先找家创业的公司拉团队去做项目。 + +4. 争取去大厂做产品经理的实习。 + +许多人会在简历中列举自己的实习经历,但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最看重的是你的创业经历或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的经验。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在于能够凝聚团队,引领大家共同完成任务,并且拥有创业背景往往会更受面试官青睐。 +同时在面试时,面试官往往不会过分考查产品经理的专业技能,而是更注重你的软性实力,比如沟通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 + +## 产品经理的笔试都需要准备哪些呢? + +笔试主要涵盖一系列综合能力评估,网上提供了丰富的题库资源,自行多加练习便能应对自如,这些内容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等。此外,群面环节也相当关键。一些公司若采取海选方式,便会安排群面筛选;反之,若不进行海选,则会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 +## 产品经理会在意你的专业能力或者在校成绩吗? + +都不会,主要会在意面试时的软技能。 + +## 在你的视角下,产品经理这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会不会越来越吃香?在AI影响下,产品经理行业会如何变化呢? + +首先,我坚信产品经理这一岗位不会消失,它会长期存在,并且会有持续的人才需求。尽管当前观点普遍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增速可能不及以往,但除了互联网公司,汽车制造商、硬件生产商乃至一些传统制造业,对产品经理的需求依然很多。 + +我认为,AI的兴起会对产品经理产生一定影响。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经理的工作效率,并助力打造更具价值的产品。然而,从短期到长期来看,AI还无法完全取代产品经理的角色。AI更多地是从海量数据中筛选信息,而人类则更渴望创新,AI在激发创新思维方面与人类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 +## 身边有认识做AI方面的产品经理吗?主要做哪些内容呢? + +身边做AI产品的同学多数致力于AI技术的实际应用开发。例如,当您在钉钉聊天窗口输入文字时,他们能够提供文字生成服务或优化服务,以帮助您更高效地表达。此外,若您需要绑定日程,系统也会自动为您完成设置。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现有产品中融入AI技术,丰富其功能。 + +## 对于投递简历或者找工作有什么心得吗? + +1. 多参加招聘会和宣讲会。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建议多参加招聘会和宣讲会,积极了解市场行情,这样你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 +2. 多关注感兴趣公司的公众号或直播。我曾在关注某大厂公众号时,发现了一个模拟面试的直播,而直播主讲人恰好成为了我的面试官。因此我对他的面试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面试过程中也很顺利。 + +3. 投简历要保持一定的投递节奏。建议每周投递15-20家公司的岗位,第一周投递,第二周进行笔试,如果顺利,第三周即可进入面试环节。 + +4. 养成记录的习惯。投递简历时,建议使用飞书文档记录所投递的公司、岗位及进展情况,以便随时掌握求职进度。 + +5. 即使你已经入职某家公司,若收到其他公司的offer,也可以尝试谈判薪资。毕竟,HR招聘人才不易,且招聘成本较高。 + +6. 想找暑期实习要尽快准备。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暑期实习至关重要。尤其是本科三年级到四年级的暑期实习,如果表现良好,就有机会获得转正的offer。这样一来,秋季招聘时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因此,从3月份起就要开始在网上投递。 + +## 如果再重来一次校招,你会做出哪些改变? + +若能重新选择,我倾向于投身开发领域,不再涉足产品工作了。产品经理的工作确实让人心力交瘁,事务繁杂,且难以拥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所以,如果有机会重来,我愿意尝试走开发的道路。哈哈。 + +## 对将要找工作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 +1. 无论你想做什么工作,务必做好充分的预先准备。 + +2. 积极寻求实习机会。例如,在大学期间就应参与实习等活动,不要等到毕业之后才开始。首先,实习能让你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未来求职时更加得心应手;其次,通过体验不同公司的不同岗位,你将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究竟喜爱何种工作。 + +3. 广泛搜集信息,多与人交流。特别是与学长学姐、在职人员交谈,从他们的经验中,你可以预见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了解该行业和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 +这里分享一个小窍门:如果你有意向在某个公司实习,但又担心无法转正,同时又希望留在该公司,你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的通讯工具,主动向其他同事了解不同部门是否有适合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非技术岗位的同学来说,更应该积极一些。 +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s-system.md b/src/interviews/23-s-system.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3db6f63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s-system.md @@ -0,0 +1,29 @@ +# 23届硕-苏锐-某省直事业单位软件开发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2022年12月签了某运营商省公司,23年1月毕业,23年3月入职。23年3月入职该运营商后发现分到下属子公司,工作卷,工资与HR说的不符,而且没分到省本部机关,遂于23年6月离职。23年9月入职某省直事业单位软件开发岗,一直工作到现在。 +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 +9月进单位,还在试用期(一年),月到手6k左右,上班的时候事情多,但基本可以准点下班,偶尔开会到六七点。 +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 +主要图稳定,以及老家省会城市房价低,生活成本低,有归属感。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 +稳定,不卷。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 +钱少,只够养活自己。 +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 +每种选择都有利弊。进单位后虽然安逸,但技术荒废了,基本不碰代码。 +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 +走技术职称路线,初级,中级,副高,高级。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x-horizon.md b/src/interviews/23-x-horizon.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63bc66d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x-horizon.md @@ -0,0 +1,79 @@ +# 23届硕-许学长-地平线后台开发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我现在工作的公司是地平线(国内TOP1智能驾驶计算方案与智能驾驶芯片提供商),全称是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大概有3000人,属于中小型创业公司,属于短小精悍的类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亮点。 +其一,地平线主营业务是智能驾驶芯片,2023 年,地平线在中国高阶智驾市场的占有率为35\%,仅次于英伟达。 +其二,地平线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公司,有做芯片、算法、自动驾驶软件、AI训练等。相当于一个车上的数据怎么收集,收集之后怎么训练,训练好了之后怎么嵌入到车载芯片中的这一整个流程我们公司都有在做。 +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叫余凯,是第一个把深度学习引入到中国的人,是百度研究院之前的院长,2015年辞职创立地平线,开始专门做人工智能芯片,2020年开始专注于智能驾驶领域。 +公司基本上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对手,像华为、Mobileye之类的公司在市场占有只有个位数,在战略上我们的公司对标英伟达。 +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 +薪资待遇来说是对标互联网大厂,拿互联网大厂举例,后端开发的白菜价是26k-28k左右,算法白菜价差不多是28k-30k左右。 +工作强度方面来说,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门的工作时长和绩效压力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属于支撑公司基础运营的岗位,第二类属于面向客户需要产出成果的上游岗位,这两类岗位的工作节奏相差很大。 +以我所在的公司举例,我所处的部门是AI基础架构部,负责整个公司机器的资源,比如有多少GPU,以及云平台、容器,模型训练任务的调度。相当于是任何一种大场景都会有的偏下层一些的技术中台。我们的工作任务不直接面对客户,是最大程度保证服务稳定性,确保算法工程师的训练任务不会挂掉,而不是想如何去创新。我们一般不会为了出业绩而加班,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干得越多越对,而是要少犯错。但这同时也伴随着另外一种加班形式,就是万一客户那边出了问题我们要随时去支持。我目前的工作时间是早十晚八,双休。 +而像上游的一些业务部门,比如说是做自动驾驶算法的,在内部会有一个赛马机制。举个例子,比如公司要做一个比较厉害的算法,内部会分成三个团队,他们各自去训练相应的模型,最后放到市场上去检验成果。效果不是特别好的团队会直接解散,解散之后这些人大部分会被派到新的项目组中,小部分会被直接裁员。这种业务部门的人员流动性和绩效压力都会特别大。周末无休,晚上两点之类的都会很常见的。但是他们的奖金比例,base薪资都会非常诱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卷。 + +## 芯片行业的开发和互联网大厂开发在工作内容上有什么区别呢? + +我们公司是以程序员为主,基本上没有搞设备机电之类的。相对于大厂来说,地平线不像纯互联网没有实体那么虚。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地平线也没有那么古板,还是以90\%的程序员为主的群体。 +地平线相当于是兼容了大厂和传统制造业的优点,它既有传统互联网大厂的敏捷性、高智力密集型、扁平化的轻松氛围。比如大家都是不打卡,很晚才来公司,总喜欢熬夜工作之类的。但是我们的产出结果是更实在、更偏B端一些,我们的客户都是一些新能源车厂,比如说比亚迪、上汽、广汽大众等。这也导致了我们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并不太高。 +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在择业的时候有考虑过其他非技术类的工作吗?(比如公务员、央国企、产品经理之类的) + +首先考虑的是薪资,当时也有拿到其他大厂比如美团、B站的offer,但是薪资差距比较大,另外一个因素是考虑到地域的问题,最终选择了地平线这家公司。 +我也投了银行,比如说招行信用卡,农业银行等等,大概是我在面试的时候明显感觉出来了这类企业对于技术没有太高的一个追求的状态,那并不是我自己喜欢的状态。如果是对技术成长有追求,向往自由宽松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去选择国企躺平。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 +首先,像中小公司的技术架构,部门规模会非常小,不像大厂基础架构部就会有几千人。我们公司的基础架构只有30多个人,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校招生的身份进来,依旧可以接触到所有的核心代码。整个公司的底层原理都有机会去涉猎,这也是创业公司的一个好处。大厂的话,除非是SSP那种非常厉害的人才有机会,否则在几千人中能够涉猎到的业务内容会非常的螺丝钉。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曾经面试过一些大厂的员工,其中有一个候选人虽然在大厂做了四五年,但是是专门解决数据库的某一个索引的问题,虽然在大厂上有立足之地,但是在市场上寻找岗位会很吃亏。 +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 +创业公司的规章流程,制度性会比大厂差很多。在这种野蛮生长的阶段,如果自己不够注意的话,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太好的开发习惯,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有领导来点拨,教你怎样去写比较规范。但是如果没有碰到好的领导的话,一直野蛮生长下去可能会走上歪路。 + +## 选择岗位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 +首先从行业上,建议大家选择比较朝阳的行业。像电商等行业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做起来会比较没有成就感,而像新能源自动驾驶,元宇宙这种行业还是在蓬勃发展期,每天会是有希望有奔头的,而不是无效竞争内卷抢占市场。风口行业可以让人了解的比较前沿,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其次在选择岗位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能够得到扎实锻炼的岗位。不要一味的去写一些业务性的CRUD,如果在面试前打听到这个岗位比较边缘或者业务属性太强,不接触核心或者技术深度不够都可以避一下雷。刚毕业的前几年,技术深度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 +## 小而精的厂会不会比大厂更难出去跳槽呢? + +不论大厂还是小厂,只要干的好,都是有优势的。但是优势是不同方面的,在小厂工作四五年,因为规模比较小很容易成为某一个领域的负责人。而大厂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负责人的难度会非常大,但是大厂背景的背书是非常加分的,各有各的加分项。 + +## 在车载芯片这样的行业里,校招生的成长路径是什么?和大厂的发展路径有什么区别呢?岗位的通用性有哪些区别呢? + +发展路径和大厂来说是差不多的,但是相对于大厂来说更容易有亮点。为了招聘方便,级别都会有一个对标。我们公司的h3对应阿里的p5,h4对应阿里的p6这样。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是百度的,创始员工基本上都是百度的,中间又挖了一些华为、蔚来、小鹏、理想的。相当于是和市场完全对接,人员不断流动的状态,我们公司也会有人跳槽到小米,比亚迪这样的地方。 +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这种变化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一个机会还是有很大的风险呢? + +我觉得校招生选择行业,首先要观察行业的发展状态,是萌芽期、增长期还是衰落期,这个网上有很多的方法论,比较容易判断。 +其次要看这个行业有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比如说元宇宙,虽然是很新型的理念,但是深挖一下会发现其实没有技术理论上的突破。而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车,就会发现这个方向还是在稳步前进的,拥有一个比较广阔的消费市场。 +再其次是从技术上去判断这个行业未来有没有潜力。我所在的公司正好出于新能源、自动驾驶、芯片三个风口叠加的产业,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现在是30\%,以后肯定要走向60\%~70\%,盯住增量就可以了。就像2014、2015年的时候,微信还没有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可以预测到未来会有很多人用微信。 +还有就是要考虑这个业务能不能落地,落地了能不能赚钱。 + +## 投简历的时候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 +永远不要放弃广撒网,因为你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些小众的宝藏公司。我当时投递了50多家公司,地平线是当时最不起眼,随便投的一家公司,最后反而是最惊喜的。 + +## 大厂和小厂的面试准备有什么区别呢? + +如果是那种非常普通的小厂,就是薪资和技术水平都很低的小厂,实在找不到才考虑去。 +如果是小而美的小厂,一般面试标准都是和互联网大厂对标的,按照准备大厂的方法论去准备就可以了。 +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 +学长学姐的推荐,牛客等就够用了。 +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 +实习非常重要。 +就业和学校是不同的,进入到业界一切就是从零开始。如果确定不想留在高校搞科研的话,越早去实习就越好。千万不要做一些自以为能加title,但是其实比较水的事情,这种加分项可有可无,如果做的比较水,哪怕是写在简历上,最终还是会被识破的。 +如果实在是不能出去实习,那就自己做一些有含金量的项目,把代码都搞懂,会比去刷一个虚的title有用。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只要开始尝试找工作就永远都不晚。我当时找工作也是非常拖延症,别人都春招都收到好多offer,我连复习都没复习完。结果就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然后到秋招也是一直想着开始,结果拖到将近8月中旬才开始正式的复习一些八股、准备简历等等。会一直处在这种焦虑中。在这么卷的情况下,总会有人比你早,总会有很多人抢在前面。这种焦虑是非常正常的,就像我们的论文感觉那么难写,最后其实盲审院审什么的该过还是会过的。 +找工作也一样。什么时候开始永远都不晚,哪怕你整个秋招都错过了。我们当时实验室有一半的同学秋招根本就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结果春招找了非常好的大厂,就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当然不要等你拿到毕业证再开始。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x-ms.md b/src/interviews/23-x-ms.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d70aec1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x-ms.md @@ -0,0 +1,58 @@ +# 23届硕-肖杨-微软上海软件开发 +联系方式:fxiao20@fudan.edu.cn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肖杨学长在2023年6月硕士毕业后,直接于7月开始在微软上海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至今已有大约一年的工作经验。在此之前,他有在腾讯和微软的实习经历。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offerShow上的公开信息,应届生的总包薪资在40-50万元左右。在薪资方面,微软、腾讯等大公司的差距都在10万元以内。他认为,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不应过于看重5万元左右的差距,而是更注重职业发展的潜力。 +关于工作强度,他认为目前的工作强度相对人性化,基本上每天工作8小时,并且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每周可能有一到两天可以居家办公,或者调整上班时间。此外,虽然工作要求完成任务,但不一定严格限制在8小时内,工作环境总体来说较为灵活。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职业发展前景:他考虑到自己是计算机专业背景,虽然曾有过进入政府工作的机会(例如上海市专项选调的offer),但他认为在政府内部的计算机岗位,如信息科或大数据中心,在整个政府部门中更多是承担一些辅助支撑性的任务。 +实习体验:他在做选择时,特别重视自己在不同公司实习的体验。他表示,腾讯和微软的实习体验都很好,而相比之下,腾讯当时正经历裁员,微软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更吸引他。 +国际化发展机会:他提到微软提供了更多与国际团队合作和出国交流的机会,这也是他在入职后才意识到的一个重要优势。这样的国际视野对他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学习和成长机会:他所在的部门有较为优秀的领导和技术团队,这使得他在工作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在技术端的成长。 +灵活的工作环境:微软的工作强度比较人性化,每天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允许员工在家办公或者调整上班时间。同时,公司没有严格的打卡制度,只要任务完成即可,这让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更容易实现。 +国际化平台:微软作为一家大公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例如,他提到作为微软员工可以有机会优先使用公司内部的先进技术资源(如OpenAI的技术),以及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他在工作中有机会前往美国西雅图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交流,这对他拓展国际视野有很大帮助。 +职业发展机会:他认为在微软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中,不仅有技术发展的路径,还可以选择走管理路线,这样的职业发展机会非常丰富且灵活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肖杨学长在访谈中表示,和同学们相比,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还算比较理想,因此没有特别不满意的地方。不过,他提到工作后的社交环境与学校相比要更加局限,大部分的社交活动都围绕着工作展开,工作之外的社交机会较少,基本上下班后很少有其他的社交活动。这一点可能是他互联网行业工作中相对不如意的地方之一。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肖杨学长提到,这份工作带给他最深的感受和影响主要在于拓宽了国际视野。特别是在美国出差的经历中,他实际接触并了解了很多关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程序员的生活、技术水平,以及他们正在从事的工作。这种亲身体验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全球IT行业的动态和趋势。 +此外,他提到,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程序员的接触,他对印度程序员在全球IT界的强大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了解到中国程序员的薪资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这也使他对程序员职业发展的全球化潜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1)职业晋升路径 +初级到中高级职位:一开始作为普通程序员,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可以逐步升到初级或中高级职位。通常是当你能够独立承担一个方向的工作时,就有机会晋升。 +技术专家路径:如果不想走管理路线,可以选择继续深耕技术,走专家的道路。这条路径适合那些希望在特定技术领域深入发展的人员。 +管理路径:当你开始领导一个方向的工作,并有初级成员跟随你工作时,如果团队或项目规模足够大,你有可能晋升为经理(Manager)。这条路径更适合那些有领导能力并且愿意承担更多管理职责的人。 +(2)职业发展的机会与障碍 +技术与管理的平衡:在微软这样的公司,软件开发岗位不区分前端、后端、测试或算法工程师,这意味着你需要具备全方位的能力,能够胜任多种技术任务,这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晋升的挑战:肖杨学长提到,成为管理者通常需要至少七年的时间,而随着职业发展,晋升的难度和竞争也会增加。对于35岁仍未能晋升的员工,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职业危机感,虽然在外企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职业灵活性:微软的工作岗位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这不仅体现在工作内容上,还体现在职业发展的多样性上。你可以选择管理路线或技术专家路线,依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调整。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肖杨学长在访谈中提到,近年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是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像OpenAI的GPT等技术的推动,使得这一轮技术革命中微软等公司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他特别提到,微软投资了OpenAI,并积极推动其在产品中的应用,这表明微软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正在取得成效。 +(1)AI技术的持续发展:学长预测,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行业内将会出现更多的AI驱动型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云计算、数据分析和自动化领域。这将极大地改变软件开发和IT行业的工作方式和市场需求。 +(2)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学长提到微软的CEO是印度人,并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部署和技术资源整合能力很强。未来几年内,国际化和多元化将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将更加重视全球人才和市场的布局。 +(3)政策和监管的影响: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政策和监管将会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各国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的法规来规范AI的使用,确保其在伦理和安全方面的合规性。这可能会影响到技术的开发进度和市场推广。 +(4)技术垄断与创新:学长还提到一些技术如NVIDIA在GPU和AI领域的垄断性优势,这种垄断可能会继续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但也可能带来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垄断风险。未来几年,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垄断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1)积累实习经验 +学长强调,实习是比校招还重要的途径。通过实习,你可以逐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行业需求,并让自己具备胜任正式工作的能力。尽早参与实习能使你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通过多段实习,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每一段实习都能让你更接近成为正式员工的标准。实习不仅能让你在简历上加分,也能让你在面试中更具竞争力。 +(2)掌握实操能力 +学长指出,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在招聘时非常重视候选人的编程能力和算法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校期间需要特别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各种编程竞赛、项目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在面试中,公司往往更看重你在实习或项目中所做的实际工作内容。因此,积累真实的项目经验,并能够清晰地讲解项目细节,是获得工作机会的关键。 +(3)关注求职时间节点 +外企的实习招聘通常在一二月份或三四月份开放,学生需要提早关注并准备好相关申请材料,尤其是英文简历和面试准备。校招是获取正式工作的重要途径,学长建议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但同时要有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面试中的表现要让人感觉你已经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 +(4)英文简历与面试准备 +外企通常要求提交英文简历,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并确保简历内容准确、清晰,能够突出你的优势和经验。外企可能会有英语面试环节,有时会由外国面试官主导,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讲解技术问题和项目经验。 +(5)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长强调,要善于利用复旦大学的校友网络,这个平台非常强大,能在实习、求职等方面提供重要帮助。与此同时,也要在自己有能力时回馈这个网络,帮助其他学弟学妹。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公司官网:他提到,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各公司官网。大部分公司都会在官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包括校招和实习的职位,学生可以直接在官网上申请。 +学生年级大群:他还提到,在年级的大群里,大家会分享各自了解到的就业信息。这个大群通常有500多人,每个人都提供一点有效的信息,整体信息量就会非常大且有用。 +## 可以分享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 +双重准备:学长提到,他的校招过程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他在进行校招的同时,还准备了公务员选调生的考试。因此,他在9月份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有计算机领域的校招工作,之后几个月则专注于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最终在1月份决定了去微软工作。 +实习的重要性:在校招过程中,学长发现实习经历对求职有极大的帮助。由于他有在腾讯和微软实习的经历,这使得他在校招时表现得更有信心,有的公司甚至没有让他做题,直接和他聊项目经历。这是因为他在实习期间实际参与了项目,因此对相关内容非常熟悉,能在面试中表现得游刃有余。 +选择的策略:在选择offer时,学长建议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例如,如果在多个公司之间有选择,他建议不要过早拒绝其他公司offer,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慎重选择,以免后续因为某些不可预见的情况而陷入被动。 +## 您对那些正在学校学习,迷茫于找工作的学弟妹有什么寄语吗? +提前思考职业方向:学长建议研究生在研一、研二期间上课时,就要开始思考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虽然不一定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要时常花些时间认真考虑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职业方向。提前明确自己的目标,对未来的求职会有很大帮助。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他强调,学弟学妹们要善于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特别是校友网络。学长提到,在他的实习和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出国交流,他都能依靠复旦大学的校友网络获得帮助和支持。因此,他鼓励大家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并在有能力时回馈学校和校友网络。 +保持开放的态度:学长建议大家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过早局限自己。他提到,自己虽然已经选择了工作,但仍然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愿意接受未来的不同可能性。他认为,在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态度非常重要。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x-music.md b/src/interviews/23-x-music.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c839a1e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x-music.md @@ -0,0 +1,82 @@ +# 23届硕-肖钒-腾讯音乐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 +联系方式: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第一份实习是在QQ音乐的搜索组。QQ音乐是搜索和NLP都在一个中心(NLP:自然语言处理,以语言为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的一门学科)。 +我在其中做的项目是和懒人听书联合的一个AI有声书的项目,主要做的是项目里NLP这一部分,就是通过NLP找到它这个小说里面的某句话的某个角色,从而根据这个角色的一些特点来提供语音信息。举个例子:比如说去识别这一本小说里的哪些话是哪个角色去说的,他应该有什么情感,最后让AI根据每个角色特有的声音自动朗读。 +我最后在腾讯QQ音乐的搜索组拿了转正的offer并入职。 +入职之后没多久调去另外一个部门做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利用AI自动生成图片、视频、音乐、文字等),简单来说就是做一个虚拟人的应用,我主要负责聊天大模型的模块。 +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 +薪资待遇的话按等级来说我可以算是个SSP。薪资构成是基本月薪,补贴,第一年有签字费,分两年给股票(会随着股价变化)。 +年终奖一般默认是四个月,也会上下浮动,具体多少和部门有关系,实际上去年我年终奖就比四个月还高很多。而对于少的来说,两三个月都有可能。QQ音乐在腾讯属于一个中上的水平,它肯定不是最好的,微信视频号,还有王者算是最好的。我入职的时候并不是大模型的风口,如果在风口入职可能更高,这个只能看运气。 +工作强度算法这边还是比较轻松的,一般十点多一点到公司,晚上没什么事的话六七点就下班了,忙的时候可能到八九点,周末双休。 +业务上腾讯基本上是半年定一次OKR,做大模型的不会像搜广推那样给一个硬指标。我是在偏应用的算法组,没有发论文的需求。 +之前有一段时间做一个面向海外的虚拟聊天APP叫做未伴,就是希望APP能够有更多人跟他去聊天。我这个岗位会更多的考虑怎么去应用它,而不是纯粹的做大模型,包括怎么去微调,训练,写部署逻辑等。虽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工期不会排的很死,基本上都是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开发团就会把工期排的很死,加班挺严重的,干到九点多都是常态。 + +## 计算机在校的同学选择算法岗会有两个方面的顾虑,一个是网传算法岗现在的门槛较高,竞争激烈,很难拿到offer。另一种是有的同学觉得可能算法岗相较于开发更容易被裁掉,你觉得这两种说法真实吗? + +第一个问题卷是肯定卷的,也没那么夸张。 +现在很多同学都太做题家思维了,一个人的水平不只是论文这一个评判维度。有论文定会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但是不是说有论文比没有论文的就一定可以进更好的公司,获得很高的待遇。企业选择人的时候更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比如经验、能力,在面试时候展示出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等。 +我们组去年经历过扩张,我有负责招聘中其中一个实习生岗位的一面,我发现大家都在追求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反而忽略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遇见过很多人确实有论文但是论文很水,这样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举个例子,我们今天招聘大模型实习生的时候,很多都是复旦,浙大之类的名校学生,他们有的有不止一篇论文,但是论含金量很低,这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有一些学生做过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基础知识很扎实,这会在面试中大大的加分。 +对于比赛这件事情来说,在资源难以获取的一个年代,没有办法接触到一些资源的时候,只能通过打比赛去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现在由于AI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信息壁垒被打破,不需要靠这种单一的模式去证明自己,而是要证明在这些知识技能方面自己是专精的,有见解的。 +面试整个大的趋势是轻背景,重能力。 +裁员这方面来说,并不存在算法比开发更容易被裁。所有的工种都存在着裁员危机。据我观察,算法在技术食物链中还是处在比较顶端的一个位置。如果要裁算法人员,公司要考虑用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而且在腾讯这种大厂中,算法岗不会特别的冗余,整个的结构还是比较健康,而开发和运营被裁的概率就会很大。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大模型公司80\%都是算法工程师,那算法被裁的概率肯定会水涨船高,主要是看结构是否健康。 +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 +读研之前想过算法很卷,考虑过转开发。 +读研之后做算法挺有趣的,就不打算换方向了。 +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 +我个人比较推荐两条发展路线。 +其一,通过不断的跳槽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一个地方干了一两年之后就跳槽到下一家公司,来获取比较高的薪资和职级。在得到比较高的职级之后,以大厂的背景去一些小厂做leader,或者去初创公司,或者选择自己创业。当然从大厂中跳到小厂做一个leader还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其二,积累资本之后考公或者去国企。在达到考公限制年龄之前考公,或者去国企或者回老家。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能爬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这个方向的人数量是比较多的。 + +## 在面对大厂随时可能出现的裁员风险时,这种压力会带来怎样的情绪和焦虑?作为在校生或者刚刚步入职场的人,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 +互联网的35岁危机是客观存在的,接近40岁在互联网行业中就属于高龄了。我们公司有一个北航本科的同学,在公司做了很久,但是最后也是因为年龄问题就被优化掉了。互联网每天有源源不断的人进来,如果到一定的年龄没有突出的优势也没有升上去,那被优化的概率就会很高。 +从一个技术工种的角度来说,要在学习上有一个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一直闷头干活,这样容易丧失竞争力。比如如果出了一个新的模型,新的算法,要很快的去follow,学习最新的技术,去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 +我目前并不是很怕裁员,第一个是我还比较年轻,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第二个是我会很认真的工作,在技术上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新的理论,去看源码,跟业界的同行去进行一些交流,加深自己的技术。这样 的话可能以后就算是到了35岁危机,我也已经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副业这类东西。 +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 +AI行业现在的确是一个风口,但是风口之下肯定是有泡沫存在的。去年GPT出现,紧接着GPT4发布。国内资本市场看到了AI市场,不理智的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当没有得到预期效益的时候,资本回归理智,浪潮退却。我觉得在最近几年AI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之下,AI成为主流会是一种必然,但是中间可能会有起伏。由于防火墙的问题,国内公司也会投钱去做GPT这样的一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诞生出大量的机会。 +而AI超级应用这些概念虽然经常被提及,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其实不太明朗。在目前的这个时代,也不一定要去做算法,投身做AI也是比较好的入行时机。 +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将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找到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 +首先要进入到比较好的学校的比较好的实验室,但是不是说在一个很好的实验室就万事大吉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入一个好的实验室,接触到的东西可以帮助你打一个很好的基础,实验室背景也是找工作时候加分项,但是最终找工作看的还是自己的积累。 +从过来人的经验来说,一开始进实验室最好还是要想办法做一篇扎实的科研论文,要真正参与到研发的过程中,而不是糊弄一篇一看就很水的论文。要在这个领域去学到东西,去调研,去跑实验。有一篇论文之后就有一个学术经历,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接下来就可以出去实习。就日常实习来说,复旦的学历背景已经ok了,其实一些AI日常实习门槛并不是很高,本质上就是招人帮忙干活。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论文的话,就可以让简历比较好看。争取在实习的时候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这样一整个流程下来,不论是实习还是秋招的过程,都可以游刃有余。今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学生,背景不错,去了很不错的地方实习,基本上最后都去了一个很top的地方。 + +## 请问学长在一系列研究过程中,需要刻意的去追随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吗?如果一个人的研究方向比较冷门,最后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吗? + +从我的经验来看,研究方向还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和选专业来说不相上下。 +我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首先会选择CS的学生,电子自动化的之类的大多数都会被筛掉。因为CS的学生已经很多了,除非是技术大佬可以无视方向,但是大多数普通人最好是在一个方向上有扎实的基础,独到的见解。当面试方向和你的研究方向特别match的时候,面试官会特别喜欢你。 +举个例子,现在也会有一些公司来挖我,挖我的方向也就是和我现在做的方向特别match的。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短时间内转型是相当困难的。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去进行积累,这也是面试官最希望看到的。如果想进一个企业,研究方向肯定要和这个企业的业务有一定的交叉, +研究方向上的match比论文的级别更重要。 +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 +基本上都是通过官网去投递,还有一些类似牛客这样的平台,再关注一些比较大的公司的信息,这样就足够了。 +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 +如果重选一遍的话,我一定会打好基础之后直接出去实习到最后。 +如果实验室算力不能支持大模型的训练,那最好是抓紧去实习。找工作的过程中最受欢迎的两种学生,一种是所在的实验室特别好,学生可以隔着实验室起飞;另一种是虽然实验室不是那么厉害,但是实习经历非常丰富。 +找实习的时候实习的资源良莠不齐,像复旦这种学校一般老师手里都会有一些企业的资源,但是企业给学校学生做的项目往往是不是很重要的,企业不愿意花太大的精力,因此才会花比较少的钱把它外包出去。如果是企业的核心项目,是不会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去外包给学校的。但是也可能有核心项目,这个比较看运气。但是其实最好的项目组的企业项目大多数质量也很一般,所以要自己出去找质量高的实习。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研一自己能做一些东西,然后立刻去面比较好的企业,比较好的项目组的日常实习或者寒暑假实习,这样对于找工作来说的话收益是最高的。 +我在毕业之前是没有中稿的,当时在实验室中做横向项目比较多,基本上实验室的每一个人手中都有横向项目,也有一些师兄手里的课题还不错,但是不是说想进去就进去的。 +其实在学校里面做出来的东西也未必需要有论文的成果,能把做的东西的过程在实习招聘的过程中完整的讲出来就可以了。有一些人虽然有论文,论文可能还是a会,但是如果稍微深入的问他一些相关的概念,他就说不出来所以然了,这种情况就会让面试官比较下头。 +这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他本身比较水,一种是他表达能力不强。要对写在简历里面的东西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举个例子,之前我面别人的时候,候选人说做RAG方向,中间提到用了BGE,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要用BGE,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它的优点是什么,它的运行方式是什么?但是候选人不能够清晰的表述出来,这样就会很减分。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做点东西,别水。你学东西的时候水,到时候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会水你的。就是脚踏实地吧!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3-z-research.md b/src/interviews/23-z-research.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64d175d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3-z-research.md @@ -0,0 +1,23 @@ +# 23届硕-张先生-某央企研究院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张学长在2023年6月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了一家央企工作。他在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后端开发相关技术,但在研究生后期,尤其是实习期间,他转向了云计算领域,尤其是在字节跳动的实习经历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云计算的理解。进入央企后,他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与AI相关的项目开发,涉及从传统的小模型算法到近年来大模型的应用和开发。张学长目前在一家央企的研究院AI部门工作已满一年,主要负责AI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大模型在实际业务中的落地。他提到,尽管进入AI部门是意料之外的安排,但通过这一经历,他逐渐适应了从后端开发到AI的转型,并在新的技术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 目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呢? +张学长提到,央企的薪资待遇相比互联网大厂低,达到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他坦诚地指出,虽然不能与互联网头部大厂的高薪相比,但薪资仍然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此外,他提到工作强度相对较低,每天的工作时间大约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七八点,每周工作五天。工作节奏较为稳定,紧迫感不强,这种安排让他有更多的私人时间。张学长强调,这种较低的工作强度和相对灵活的时间安排,是他选择央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让他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到个人感兴趣的开源项目中,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曲线。 +## 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理由是什么呢? +(1)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字节跳动实习期间,张学长感受到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强度非常高,私人时间被大幅压缩。他更倾向于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因此他选择了工作压力较小、工作时间更为灵活的央企。央企的相对自由的工作安排使他能够保留更多的私人时间,这对他参与开源项目和自我提升非常重要。 +(2)长远发展考虑:张学长提到,他在字节跳动实习时接触的是云计算基础架构部门的工作,他意识到基础架构领域更适合由国家层面来主导和推动,这样更符合国家战略的需求。因此,他选择了央企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认为在央企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也能为国家的云计算和AI发展做出贡献。 +(3)稳定性与职业安全:在当时的就业形势下,互联网行业开始出现波动,张学长出于对未来职业稳定性的考虑,选择了相对稳定的央企。尽管央企的薪资不如大厂高,但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安全感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央企的长期职业规划更为可靠。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1)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他提到,周末没有人打扰,这让他可以有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一点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张学长热衷于参与开源项目,他希望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将这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第二曲线。这种时间上的灵活性,使他能够在工作之外保持对技术的热情和探索。 +(2)工作氛围:他对公司内部的工作氛围表示满意,尤其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张学长提到,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研发类型的企业,这种环境与他在字节实习时的氛围非常相似。他强调,尽管公司性质不同,但研发人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依然非常好,这让他在工作中感到舒适和愉快。 +(3)工作内容的实际应用:张学长更喜欢能够实际落地的项目,他提到在工作中看到自己开发的系统和算法被应用于现实场景,能够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这带来了强烈的成就感。他认为,相比在学校里做纯粹的学术研究,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产生实际影响,更加有意义。 +## 这个工作/行业有哪些最想吐槽的地方? +张学长提到,作为央企的一员,他提到公司内的流程过于复杂,相对于互联网公司,央企的流程更加繁琐,这会影响工作效率。他指出,这是在安全与效率方面的取舍。 +## 这份工作/行业带给您最深感受/影响是什么? +张学长在工作中得到的最深感受是真正的稳定感只能来源于自身。他一开始选择这个工作是因为考虑到行业形势变化,希望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实际工作中他认识到,没有绝对的稳定,只有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此外,他还提到他在尝试进行开源项目时发现,这方面的工作比想象中更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从零开始理解并掌握新的领域。 +## 在你的行业中,职业晋升的通常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机会或障碍? +张学长提到,职业晋升的关键在于贡献和主动性。他解释说,如果你在项目中有较大的贡献,或者在解决项目中的难题时表现突出,你甚至可以跳级晋升。晋升的路径通常是从项目组长开始,之后可能晋升为总监,负责更大范围的项目和团队。要在行业内晋升,除了做出贡献,还需要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保持较强的主动性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他也提到,虽然央企在职业稳定性方面相对较好,但依然存在类似私企的“中年危机”。在经济形势不佳时,央企也会有裁员的可能性。因此,他建议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以创业者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力。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 +张学长提到,近年来国内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阿里云的牵头下,中小企业逐渐开始上云。阿里云自身因为有淘宝这样的巨大需求,所以在云计算领域做得非常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己购买和维护服务器的成本很高,通过将服务部署到云上,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此外,他还提到,虽然中国的互联网消费已经非常发达,但工业互联网化的程度依然很低,这表明中国的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自动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潜力巨大。 +在未来几年,张学长预测,随着大模型的兴起,算力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类似于过去通信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创业者来说,由于资金限制,他们可能无法购买足够的计算设备,因此通过云平台租赁算力将成为一个非常实际的选择。另一方面,央企在未来的云计算发展中将承担更多的国家战略任务,不仅要关注盈利,还要确保国家信息安全,防范来自国外的网络攻击。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4-c-java.md b/src/interviews/24-c-java.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f99d847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4-c-java.md @@ -0,0 +1,27 @@ +# 24届硕-陈学长-java后端工程师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我面试的都是计算机后端岗位,公司是国企和私企为主,主要聊这个方面。 +主要的遗憾: +1.没有参与中长期(3-6月)的实习,掌握实际的工作流程。(迭代,发版,线上问题排查) +2.个人没有实际对客的项目经验,导致面试很难走过技术终面。 +## 您在校招时的收获有哪些呢? +1.中大厂的面试要求不太一样,不同公司的要求也不同。 +2.优秀的实战项目是加分项,但是没有很好的项目不代表找不到工作。 +3.可以适当的润色经历,但是不能和真实工作场景的解决方案不同。 +4.微服务不是那么重要,考察重点还是在你简历上描述的项目和个人学习的知识点上。你简历上提到的知识点和个人兴趣都可能被问到,要做好准备。 +5.个人认为java后端考察的重点是:线上debug能力,数据库调优,消息队列底层原理,HTTP与TCP,语言的底层调优等(golang与java的复习范畴不太一样) +6.面试是长期的拉锯战,很多身边的同学7-10月都没有offer,11月才开始有收获,放宽心。当然还是需要尽早投递,过了时间就没有补录了。 +7.面试时,自信的心态和流畅的沟通也很重要。对于校招生,更关注沟通能力和思考能力。 +8.实习转正需谨慎,建议实习转正的时候,不要放弃面试的准备。 +9.国企更看重你的项目经验,沟通能力、个人兴趣等综合素质。 +10.找好搭子,及时交流信息,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面试节奏。 +## 您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呢? +国企招聘渠道: +推荐国聘(app,微博,b站),国资央企招聘平台 +https://xiaoyuan.iguopin.com/ +https://cujiuye.iguopin.com/job +还有一些在牛客付费卖表格的,可以用,但是表格的信息一般会晚5-10天,凑合能用。 +## 可以推荐一些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公众号和up主吗? +1.万诺coding(看笔试的答案) +2.小林coding,javaGuide,代码随想录等公众号及知识星球(项目可以用,但很难加分,太通用了) +3.极海Channel,鱼皮,校招vip等b站up diff --git a/src/interviews/24-f-ai.md b/src/interviews/24-f-ai.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fddcecf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24-f-ai.md @@ -0,0 +1,165 @@ +# 24届博-F-互联网大厂算法工程师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我是2021级复旦大学计算机AI方向博士生。 + +博四快暑假的时候,即2023年3、4月份,我开始找暑期实习。我投了大约20家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阿里、vivo、oppo、小米和商汤等。由于转专业的原因,我的代码能力较弱,面对算法岗位的笔试和面试显得尤为困难。再加上当时yq刚过,就业市场非常惨不忍 +睹,最终我只拿到了3家——商汤、vivo和华为的实习offer。 + +我的秋招经历相对顺利,因为AIGC岗位需求增加,我在9、10月份的面试中拿到了包括腾讯、阿里、字节、得物、海康、小米、京东、vivo、oppo和荣耀等AIGC算法工程师的offer。 + +## 对于想要找算法岗工作/实习的同学们来说,你认为哪些方面的能力更重要一些呢? + +根据我的经历,对于找算法岗的工作,有几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 +首先,研究方向与业界应用的匹配程度是最重要的。我从2019年开始就专注于AIGC领域,而这个领域在近年来变得非常热门,所以在找工作时,这一研究方向的选择对我非常有利。我有一位同学,他的研究方向是比较冷门的领域,即使他有很多顶级会议的论文,但找工作也很困难。因此,选择一个与业界需求匹配的研究方向至关重要。如果选择了一些冷门的方向,可以尽量往主流方向靠,比如图像到视频翻译或者视频处理等。我投递的岗位与我的研究方向匹配度高,因此和面试官的交流也很顺利。 + +实习经历也非常重要。面试中,他们更关注我的实习经历,而非科研经历。在研究生阶段,实习经历比论文更能体现你的实际能力和业界经验。我的第一次实习面试是腾讯的视频号团队,他们看重的是我在视频编辑方面的研究经历,而不是我是否有发表过顶会论文。因此,在找实习时,公司更看重你的研究方向是否与他们的项目匹配,而不是你的论文数量。 + +算法题的能力也不可忽视。面试中经常会有笔试和现场写代码的环节,这是衡量你基础编程能力和算法理解的重要方式。一般照着Leetcode的总结手册刷熟100题基本就好。我在面试过程中发现,掌握一些经典的算法题,敢于向面试官要提示,并提前讲解思路,都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 +很多公司的面试官很喜欢在面试中问业务场景题,考察你在实际业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不仅需要你对自己研究方向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最新发展。这时,平时积累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就非常重要了。八股倒是不用太用力准备,现在问的不太多。 + +总的来说,找算法岗的工作,研究方向的匹配程度、实习经历、算法题能力以及广泛的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 对于想要找算法岗工作/实习的同学们来说,你认为哪些方面的能力更重要一些呢? + +我之前一直在为找工作做准备,但实习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更想去学术界,而不是工业界继续工作,这与我的实习经历非常有关。尽管听过很多人对互联网的讲述和吐槽,但是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正理解他们说的东西。 + +去年,我在“黑羊”进行暑期实习。“黑羊”的工作制度比较弹性,只要每天待够八小时就可以了。我当时在北京,leader在上海,我们同事也不多,所以工作比较自由。 + +在“黑羊”实习时,我的mentor对我非常好。虽然leader给我压力,但他也帮我顶住这些压力,给我时间去看文章和做研究。因此,我感觉时间比较自由,虽然最后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成果,但他们也没有责怪我。所以总体上,商汤的实习体验还算不错。 + +然而,一周三次的汇报让我感到特别心累。我们周一开组会,周三有早会,周四还得交周报,这种频繁的汇报和周报让我压力很大。另外,公司的OKR(目标和关键结果)文档,所有人都能看到组里同事的目标和进展,这让我感觉非常累。每天都要完成很多任务,没有休息的时间,这就是我对互联网公司的初印象。 + +我个人在tx的实习体验也不太好(实习和工作体验极其看组,不针对任何公司)。尽管tx的公司文化和人文关怀非常好,经常发礼物和举办活动,但我所在的组非常卷,工作非常累。每天晚上9:30之前基本没有人走。模型和业务需要频繁迭代,经常一个月迭代一版,我看到项目上线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会待到凌晨一两点,甚至通宵,这样的工作强度让我无法接受。 + +虽然同事们都很好,但互联网公司业务组永远在与竞品竞争,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多时候,ld会把上面对他的压力传递到下属身上。无处不在的owner文化,即使问题可能出在与你无关的数据或算法上,最终锅也是作为owner的你来背。 + +总的来说,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让我感觉自己像螺丝钉,随时可以被替代。这种被打压、被push的感觉让我很难受。虽然在职场上,这种被骂和被压迫的情况很普遍,但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所以我决定离开,试图寻找更自由的生活。 + +在互联网实习也有很多好处。首先,我在“黑羊”实习时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在学校发的文章和做的算法真的有人在用,他们使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这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之前觉得在学校发文章没用,没人会用,但其实公司会看最新的文章,并把这些算法用到产品里。 + +其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如何做应用和产品开发。我了解了如何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和改进产品。在公司学习的效率比在学校高很多,实习的三个月可能相当于在学校的半年,因为他们一直push你去看新的东西,掌握新的知识。 + +还有一点是公司的团队合作氛围。在公司里,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虽然每个人做的小方向不一样,但大家都在合作。而在学校的实验室,每个人的研究方向都不同,感觉像是单打独斗,缺乏合作和交流。在公司里,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和交流,这种氛围让我觉得很好。 + +另外,公司的节奏比较快,学习效率也更高。平时leader会在群里发一些最新的国内外工作,相当于直接把信息喂到你嘴里,而在学校,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找信息,还经常会漏掉一些重要的内容。 + +还有mentor和一些有经验的同事,他们在业务和写代码方面都有很多经验,他们能迅速找到问题的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是说人家手把手教你,而是通过观察别人怎么解决问题能学到很多东西。 + +在找工作时,了解内部情况非常重要。可以主动找里面的人问一下,但要设计好问题,不直接问工作时间或压力,可以旁敲侧击获取信息。此外,可以观察一些小细节,比如同事的工作时间,来判断实际情况。 + +## 在薪资方面学姐有什么信息和经验可以分享吗? + +互联网具体的薪资可以看某o小程序,上面挺全的。关于薪资构成,不同公司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些公司会把大部分薪资放在年终奖里,这其实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年终奖的发放与绩效挂钩,不一定能拿到HR说的数。而每月的基本工资是法律保障的,所以更稳定。比如某B公司会把大部分薪资放在每月的现金上,而年终奖和期权会相对少一些。我个人觉得,去年终奖占大头的公司会感觉被束缚住了,如果想考虑离职还得等年终奖发完才能走,就不那么自由了。 + +另外,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比例也很重要。比如,有些公司只交5\%,而有些公司交12\%。选择那些缴纳比例高的公司会更有利,因为公积金是双边缴纳,公司也需要按这个比例将资金放入你的公积金账户,公积金比例越高,公司额外为你交的钱越多。 +关于薪资argue,可以在B站上搜一下,讲的都挺全面的。 + +我在这里主要想强调一下,还是尽可能的多拿其他家的offer作为筹码,就算不想去其他公司也最好把全部流程面完拿到offer。在谈判过程中,不要直接问HR是否可以提高薪资,因为他们通常会说不行,你应该通过展示其他公司的offer和表达对这家公司的兴趣来争取更高的薪资。你需要表现出你非常想加入这家公司,但不能贬低其他公司,也不能威胁说如果不给心里的预期总包就去别家公司,然后请求HR帮你争取更高的薪资。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和沟通非常重要。 + +## 在这个行业里,算法岗位的职业晋升路径和发展方向有哪些? + +首先,频繁跳槽是现在最普遍的情况。通过跳槽,薪资可以涨得非常快,每次跳槽基本上能涨30\%到50\%,甚至更多。虽然这种方法在前几年确实能快速提高薪资,但对职业连续性并不是很好。我个人可能不会这么频繁跳槽,因为虽然频繁跳槽能让薪资快速上涨,但长期来看,对职业发展可能并不理想。 + +其次,在同一单位晋升成为小领导,这种职业发展路径现在变得非常难。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上面的领导岗位被占满,新人的晋升空间很有限。比如,我在实习时看到一些同事已经工作八年了,还是普通员工,没有升到领导岗位。所以,现在寄希望于在原公司内部晋升已经不太现实了。 + +关于从大厂跳槽到二线或小厂当领导,这其实是一种不得已的退线。很多人是因为在大厂不想干了,干不下去了或者被裁员才会选择跳槽到二线公司。而且,跳槽到二线公司能否当上领导也不确定,并不是从大厂出来就能保证找到理想的职位。 + +回家找安稳的工作或者进入体制内,这些选择也非常困难。体制内一般只招校招生,从社招进入的机会很少。而进入高校当老师也是非常理想化的情况。公司更关注的是业务和盈利,不会把主要资源投入到发表论文上。因此,在公司很难积累科研成果,除非去的是研究组,而高校注重持续的学术和文章积累。 + +总的来说,现在最普遍的情况是频繁跳槽,但这也是无奈之举。长期留在一家公司,工资涨幅非常有限,而通过跳槽可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很多公司更倾向于招新人而不是提拔内部员工,因为这可以避免内部矛盾。半佛有篇文章说过为什么公司宁愿招一个外面来的人来当领导,也不愿意提拔原先的员工,可以去看看。 + +在互联网公司,如果升不上去领导,确实会有一个薪资的天花板。工资一般是跟职级挂钩的,如果职级往上升,工资就会涨。但到了一定的职级,比如T12或P8,继续往上升就很难了。 + +## 互联网算法岗真的会有很显著的裁员压力吗?在校的同学进入到行业之后,该以一种什么行为和心态去应对这种裁员压力呢? + +确实会有裁员压力,但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主要是看运气,看整个业务线的情况。裁员时,公司往往会裁掉整个业务线,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员工能力。例如,像之前的字节游戏项目和达摩院的自动驾驶项目,公司裁掉的是整条产品线。 + +被裁的标准主要是看业务是否赚钱。如果你所在的业务比较核心和盈利,就不用太担心被裁员。但即使如此,是否被裁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如果你在边缘业务或者公司为了试水搞的新项目中,确实有很大的概率会被裁掉。 + +进入行业后,心态上需要做好准备,理解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公司整体战略调整的结果。行为上,尽量选择那些核心和盈利的业务线和岗位,这样可以降低被裁员的风险。同时,要保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 +## 行业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您预测未来几年内,(在政策/AI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将会如何变化呢?对于进入行业的赛道选择,有什么建议吗? + +我觉得如果现在去做一些大模型的话,是在算法领域里比较好的一个选择。大模型的行业前景好,薪资高,而且裁员压力相对较小。就算被裁员,也很容易找到下家,因为现在很多公司都需要做大模型的人。 + +不过,大模型工作也有其取舍之处,主要是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大模型组通常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模型本身的迭代和发版,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另一个是将大模型应用到其他小的垂类场景和业务中,比如一些公司会接其他兄弟部门的业务,用大模型去做一些具体的项目。这些都需要你做得非常好,因此工作强度很大。如果你精力充沛,比较能卷,我很推荐你去做这个方向;但如果精力差一些,就不太建议选择这么累的工作。 + +汽车新能源行业也算是一个风口,但相对大模型AI稍微差一点。去年比亚迪等公司招聘很多,但今年招聘明显减少。做新能源的感觉也很卷,压力也很大,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公司都在降本增效。 + +从趋势来看,AI和大模型现在仍然处于上升阶段,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可以关注一些领先企业如OpenAI的动向,他们的决策和开发者大会往往让人意想不到,而国内很多公司仍在追随和模仿国外的创新。国内很多人疲于应付工作,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创新。 +现在进入AI行业和学计算机是非常好的选择。算法比开发稍微好一点,但开发也有它的优势,比如可以积累经验并接一些外快。总的来说,现在AI行业的前景比其他行业要好一些。 + +## 如何在找实习/校招过程中判断offer质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offer呢? + +首先,有个宗旨:在选择实习公司时,公司的title不如公司能给你的资源和重视程度重要。实际做的工作(能写进简历里),积累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 +然后可以从三方面去判断。 + +第一点是详细地看一下这个职位的JD(职位描述)。如果这个岗位是通过内推人推你进部门的,可以直接去问内推人或者在组内的同事。如果有这些渠道,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选择。可以直接问内推人或者部门里的同事,了解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 +第二点非常重要,就是看面试过程中自己的体会。因为面试时,一般一面是你的mentor,二面是你的leader,三面是大leader。跟他们沟通的感受很重要,这其实就是你之后工作的感受。有些面试官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压抑,不苟言笑;而有些面试官则是平等交流,比较关注你的想法。这种沟通的感觉能反映很多东西,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你可以通过面试中的感受来判断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另外,也可以问HR,进去之后的mentor和leader是不是你的面试官。有可能你进去之后会面对其他同事,这也是需要了解的。 + +第三点是,我当时拿到蓝厂和“黑羊”的offer也非常纠结,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我选择直接去加这些公司的leader的微信,提前跟他们聊天,了解工作内容。例如,我问他们我进去了之后需要做什么工作,并和他们直接沟通。这种直接的交流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工作内容和期望。 + +比如在蓝厂,他们会主动问我之前做了什么,并对我之后的期待是什么。他们直接告诉我,我可以延续在学校做的一些工作,协助他们发文章之类的。同时,他们还会问我如果离开后是否能继续帮忙修改文章。这些沟通让我对工作内容和公司的期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进入公司后,也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诉求。例如,我在“黑羊”时,他们一开始让我做业务,但我直接提出希望做研究工作,最终他们同意了。所以,适当地争取自己想做的工作内容是可以的。实习的试错成本比较低,如果不满意也可以再找下一份工作。 + +## 之前你提到算法岗位面试官喜欢问业务场景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不能是网上搜到的普通答案。那么,请问面对这种业务场景题,我们应该怎么准备?除了平时关注实验结果外,还有没有其他准备方向? + +对于无法准备的问题,我也有过迷茫。网上搜不到答案的情况下,我觉得平时的积累很重要。 + +可以多刷刷知乎和关注一些公众号。比如说,当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新智元、量子位这些公众号基本上都会推送相关信息,他们也经常关注OpenAI的动态。多关注这些公众号,可以了解最近发生了什么新事情。 + +另外,可以特别关注每篇文章的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部分,了解他们总结的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平时看文章时,可以留意文章中的图表,注意一些可能连作者都没发现的bad case,这些细节也许会在未来帮助到你。 + +积累这些知识其实跟写语文作文有点类似,没有办法突击准备,只能靠平时的积累。我觉得还可以把面试中问到的问题与自己做过的项目联系起来。 + +比如,有一次我面试时被问到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有图案的长袖怎么保留图案,衣服上的字母或商标如何在换到另一个人身上时保留。这类问题很细节,我也回答得不好,也不知道如何准备这类问题。 + +## 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发文章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 +我现在逐渐觉得发文章是一个非常运气的事情,但从自己能改变的角度来看,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 + +首先,发文章最难的是获取一个好的idea。这是个非常宏大的课题,因为涉及到很多方面,一个是导师的指导,一个是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手把手带你的人,不管是小老板、学长还是老师。能够找到一个能给你提供想法并指导你的人是最理想的情况。 + +如果你只能自己做,就像我和我们实验室的人一样,基本上是单打独斗,那就只能通过大量看文章来寻找创新点。现在的方法更新非常快,一两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就有新的方法出现。所以你需要不停地跟进,通常是去找顶会的文章,搜关键词,然后看哪些文章引用了这些顶会文章,去Google Scholar上查看这些引用。这些引用的文章一般都是非常新的,可能是最近几个月的,然后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看。 + +在一段时间内大量看这些文章之后,你可以总结出一些方法。比如,大家用的同一个框架,或者获取某个特征时常用的方式,这说明这种方式效果比较好。你会发现一些通用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总结出来,基本上很多事情都是平衡的问题,把做得好的方法结合起来,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 +做科研的过程中,会看到很多平衡和组合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 +另一个有规律的事情是“以史为镜”。因为现在的发展路径常常按照以前的发展路径走。例如,video按照image的发展历程走。所以,如果你做一些比较新的方向,可以去看以前的模型或者一些低维模态的方法。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新的模型也是从无条件到有条件,scaling也是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发展历程走的。所以,如果你想做出新的、更好的工作,就需要去研究之前的规律。 + +第三个点是文章的写作过程和评审过程。我觉得这非常看运气,但讲故事的能力非常重要。讲故事不仅是要会包装,要包装出你有创新性,做的东西比较新,还要让评审能看懂。不能自己觉得自己做得很牛,但写得让人看不懂或者很混乱。语言要准确、精确、尽量简单,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就好。 + +另外,还要反复强调你的贡献,分布在不同章节、不同地方。章节顺序诉说着你的文章逻辑和故事,每个章节的第一句话非常重要。框架图要画得清晰明白。我之前的文章就因为框架图画得让人看不懂导致文章被拒了很多次。这些非常细节的东西都很重要。 +最后,审稿人对实验结果非常看重,你的实验结果必须要好,能够达到SOTA。结果如果比不过别人,就非常难被接收,大部分评审重视你的实验是否足够华丽、丰富、全面胜过你的motivation。实验要做得很完整,文章要投稿时就写的比较完美,后面rebuttal的补救作用非常有限。 + +## 可以复盘下您在校招时的经历和心得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校招您会做哪些改变呢? + +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不会去校招了。我可能会选择直接找博后,然后走教职。但是如果不找工作不经历校招,我又无法做到现在的坚定,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如果以找工作为目标,重来一次的话,我会尽早准备。从研一研二开始,我会去看那些公司官网上的JD,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知己知彼。很多公司都会在JD上写明希望你在什么会议上发过文章,了解哪些技术,掌握哪些技能,比如C++、diffusion、Web UI,或者机器学习的某一部分。按照这些标准去塑造自己,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会对之后的实习和求职有很大帮助。 + +我觉得尽早做准备,尽早去实习,多做一些实习,会比较好。这样在真正求职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方向的工作,同时具备了公司需要的能力,也有了相关的实习经验,这样会更有竞争力。 + +## 对那些迷茫于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信心比金子更珍贵,不要因为被拒很多次就怀疑自己。我觉得很多时候被拒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很多环境因素,比如说人家HC可能太少了,竞争者又太多。还有一类原因是自己的方向可能跟人家没有那么match,然后人家找了一个能力可能稍微比你弱一些、但是更match的人选。所以,不要因为这些被拒绝和失败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想太多,更聚焦于让自己每次面试都能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 + +具体到实操的话,可以给自己的每场面试都录一下音,然后复盘一下在哪些问题上回答不出来,哪些问题觉得自己回答得不太好。包括可以记下一些面试官问的问题,会发现面试官问的都大同小异,可以把这些问题都总结起来,有针对性地去准备。 + +面试过程中的气场和心态还挺重要的。我有一场面试,面试官对我的评价是觉得我非常开朗、积极乐观,这让我很惊讶,还是第一次有面试官对我作出这么软性的评价,那次主要也是因为面试官很温柔耐心,我和面试官聊得很愉快,气场比较合。其实很多软性的东西,比如自己的热情,是无法掩饰的。有些面试官说,他们觉得一些候选人眼睛里有光,真的热爱这份工作。所以,表露一些真实的自己,不要紧张,不要害怕。刚开始紧张是很正常的,没关系,慢慢地面多了,尝试多了,就会不那么紧张了。 + +还有一点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改变的、可以准备的方面,那些无法干预的公司原因就不要管,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心态。秋招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首先持续时间很长,其次要面很多场,真的很累,一遍遍地讲自己做过的工作,非常枯燥,还经常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挂掉了,人家也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挂掉。这时候容易自我怀疑,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好。 + +当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事情就开始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所以,最好还是心态好一点,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工作,就算这次找不到,还有春招。 + +另外,早准备非常重要。尽量去投提前批,不要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就不投,觉得还得再准备一两个月再去投。没有比最早投更好的了,因为早投的话,人家把HC确定下来,后面就可能没有机会了。捡漏的机会一般都不太好,所以还是得早准备,自信一点。 +请学弟学妹们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谢谢你们看到这里。 +如果有进一步的问题,可以找主编联系到我。 diff --git a/src/interviews/97-b-investment.md b/src/interviews/97-b-investment.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77c57af --- /dev/null +++ b/src/interviews/97-b-investment.md @@ -0,0 +1,81 @@ +# 97届本-某学长-一级市场股权投资 + +## 可以介绍下您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吗? + +于复旦大学毕业之后,在金融行业工作了20多年,从事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投出了多家上市公司。 + +## 可以请您介绍一下PE/VC在金融行业里的工作内容吗? + +要全面理解PE和VC在金融行业中的工作内容,需要从整个金融领域的各个层面来进行认识。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正面临低潮,受到了政策打击和限薪的影响。 + +金融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首先是中介角色,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和评估师。主要从事财务、审计和评估工作。律师需要考取律师资格证,券商的保荐人需要了解监管法规和政策。 + +第二类是一级市场的投资,包括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VC通常投资于天使轮和早期项目,需要找到具有前瞻性行业趋势的好团队和项目,深入了解政策和金融市场趋势。PE则专注于中后期项目,资金量大,收益率相对稳定。一级市场的项目在退出时需要上市,上市地点包括香港、国内的主板、创业板、北交所、科创板以及美国市场。上市过程通常需要公司寻找中介机构的帮助,并将股份卖给公开市场的投资者。 + +二级市场主要涉及股票买卖,跟踪公司和行业趋势,选择好的公司进行投资,并为公司定价。这对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很适合,因为需要分析行业趋势并进行资产定价,这是金融领域的核心技能。 + +此外,还有量化投资,通过模型跟踪市场数据,设定交易模型,让机器自动交易。这与计算机和数学紧密联系,适合用数学方法进行投资、市场波动分析并赚取收益。 + +因此,PE和VC的核心工作内容包括找到好的投资项目,进行项目定价,管理和退出项目。工作强度很大,需要不断学习和判断市场变化,对行业趋势和政策的把握非常重要。 + +## 请问学长,您做PE和VC这份工作最让您感到满意的点和最想吐槽的点分别是什么? + +在PE和VC的工作中,最让人感到满意的是获得感。作为甲方,你始终在主导位置,别人来找你融资,这让你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了解不同领域的动态。 + +而且投资工作真的很有趣。相比咨询行业的工作,投资更让人有成就感。咨询工作是为客户服务,很多企业知道自己的问题,但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找外部的咨询来协助解决问题。而PE和VC则不同,是始终都在主动跟踪行业,投进去后要密切保持联系,指导团队成长。随着经验和资源的积累,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同时金融行业的主要目的是优化配置社会资源,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很有意义。 +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个行业让人很容易获得价值感。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样,总有新的东西可以学,有新的价值可以呈现给社会。这是这个行业最好的地方。 + +然而,这个工作也有让人感到无力的地方。比如政策风险,前两年教培行业被关停,有投资人当时坚决看好教培行业,不愿意退出,结果政策一变,整个投资项目失败了。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感到无力。还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中美关系紧张等不可控的因素,或者人事变动等,都可能让本来不错的项目变得糟糕。二级市场的交易也是如此,每天都要面对边际变化,但有些事情你无法控制。 + +这是人生的一部分,必须学会适应和接受,然后在自己能努力的范围内去做。如果因为自己不够努力,研究不够,判断错误而失败,可以通过提高认知来弥补这些不足。先尽人事,然后听天命。 + +总的来说,PE和VC的工作既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也有许多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这是这份工作的两面性。 + +## 近些年来和未来几年内,政策和技术等因素对金融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个行业将来会如何变化? + +近期,金融行业受到政策的重大影响。对整个金融机构的薪资进行了限制。短期内,这些政策肯定会对金融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有些基本规律是亘古不变的。金融行业之所以被认为是好的行业,是因为它总是与资源和财富紧密相连。就像屠夫的手上总是有油,因为他天天在屠宰。金融行业也是如此,核心从业人员的收入永远是高的。只要你掌握核心资源并能产生核心影响,你就会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收入。 + +虽然短期内肯定会限薪,但不需要过于担心收入问题,关键是看你能为行业和公司创造多少价值,或者你离核心业务有多近。 + +关于AI技术的进步,的确会导致低端岗位被淘汰。比如,低端画图的画师和低端的码农将会被淘汰。然而,好的算法人才仍然稀缺,包括做量化策略的人也是如此。AI永远只是一个工具,它会淘汰一些低端的从业人员,减少一些工作机会,但也会打开新的领域,创造新的机会。因此,不需要担心技术的进步,重要的是不断适应和学习变化,成为最能创造价值的人。 + +总的来说,虽然短期政策会对金融行业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尤其是贴近业务的岗位,仍然非常有前景。同时AI技术也会带来新的岗位和机会,不会对从业者造成太大的打击。对于个人来说,不断适应和学习,成为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是应对未来变化的关键。 + +## 对于从事这一行业的新人来说,他的职业晋升路径是什么?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机会或者障碍? + +新入职的新人通常会从分析师或VP(副总裁)开始。最初的工作可能包括行业研究、投资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会议纪要等。在VP阶段,可能会协助ED(执行董事)或MD(董事总经理)做项目,跟随他们学习经验。之后,逐渐独立负责项目,从ED升到AMD(助理董事总经理),这个过程中需要积累资源和判断能力,paperwork的事情可以交给下属去做。 + +最关键的是要热爱投资行业,并且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和行业变化。聪明和勤奋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业中有很多聪明又勤奋的年轻人,他们成功得很快。如果只想着混日子、赚点中介费或回扣,是没有前途的。 + +你必须真心喜欢你所做的事情,这样才不会觉得辛苦,才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如果你热爱这个工作,哪怕加班加点干活,也不会痛苦,反而会很有成就感,就像打游戏一样。 + +如果你觉得上班很累,只想着摸鱼早点下班,那你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所以一定要找到让自己感到有成就感的事情,这很重要。只有真正喜欢这个行业,才能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正反馈,取得成功。 + +## 请问学长,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他们如何进入金融行业从事PE或者VC这样的工作呢?需要做哪些在校的准备?是否建议他们再去读一个MBA这样的金融学位? + +我认为最好的组合是本科读理工科或者计算机,然后硕士读金融学、经济学或者MBA,再进入金融领域。现在很多PE和VC公司为了发展硬科技,喜欢招一些相关领域的博士,比如医药学、化学等专业的人才。但我个人不建议太把自己限制在某个专业上,因为投资的风口是不断变化的。 + +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阿里、头条、腾讯等都是商业模式创新。之前是一些基础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汽车等。所以,每一波机会都在变化,如果你只专注于某个行业,过几年可能这个行业的机会就没了。现在很多搞医药的人就很糟糕,因为从宏观上看医药这个行业不行。 + +关于在校准备,不同的路径需要不同的准备。如果想要做的是偏概念的分析,更多的工作内容是对行业的宏观分析;而量化分析则是看数据、财务报表和增长。如果你是想做量化,那整天需要考虑的是数据回撤、模型和策略,纯粹跟数据打交道。而PE/VC则更多是跟人和概念打交道。 + +如果一个同学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个方向,了解这个行业里的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有专业和禀赋的准备。以前进入PE行业时没什么背景要求,但现在通常需要有做LP(有限合伙人)的条件,要么很有钱,要么有资源,进入很难。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行业,主要是去银行和投行做金融科技岗。但这些岗位未来发展有限,因为本质上还是码农,做IT系统的工作。转到业务岗才有发展。 + +如果你是计算机背景,最好能转到业务岗,比如做量化策略,这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金融领域的核心价值是投资和募资,尽量把自己往核心业务方向发展,这样才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 +##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进入投资行业有一定壁垒。平时能接触到的金融行业校招渠道主要是银行、国企、金融监管等单位的金融科技岗,离金融业务比较远。在这些单位和岗位中工作,未来是否有机会做投资?这样的路径设计是否合理?学长有什么建议吗? + +首先,监管机构非常难进,但一旦进入,前途远大,如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富足,这是非常好的选择。商业银行则稍微差一些,因为未来可能会面临很多坏账问题,对其前景我持保留态度。很多人进入商业银行后,可能一直做柜面工作,所以对商业银行的前景我持谨慎态度。 + +如果想要转到业务岗,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机会相对有限,需要一些机遇。如果你从银行转到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岗位,可以考虑量化部门,因为银行也有交易部门,这属于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概念。 + +如果你有商业银行的工作背景,想要转到企业,可以考虑去财务部或做财务总监,更多的是利用你对银行政策的了解来获取贷款,这也是一种核心技能。但这就属于另外一条职业路线,不是投资线了,不对企业经营负责。 + +## 对那些将要去找工作的在校学弟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先多花时间了解自己,提前想清楚自己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是更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