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68 lines (196 loc) · 9.7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68 lines (196 loc) · 9.7 KB

效果:

屏幕快照 2019-02-25 上午1.51.24.png

屏幕快照 2019-02-25 上午1.55.56.png

myapp的启动

myapp实现了什么

myapp存在的问题

myapp的启动

如果要查看同构效果

  • 拉取该分支到本地, npm install
  • npm run build, 生成服务端和浏览端需要的文件
  • node server.js, 访问http://localhost:3001

如果想单纯的进行浏览器端的调试

  • 拉取该分支到本地, npm install
  • npm start

myapp实现了什么

一. vue指令

二. 浏览器路由

三. 服务端和浏览器的同构

四. 自定义webpack插件FileListPlugin

一. 指令

对于设好的data数据,利用Object.defineProperty中的get,set方法结合观察者模式, 对data里的每一级属性收集依赖(观察者), 直到这级属性的值为基本类型的数据。

  • 设置get方法,在get方法中遍历data的当前属性, 和当前存在的watcher实例(Dep.target)绑定。这个watcher实例会在分析template模版中的指令时对应产生, 一个指令对应一个新的watcher实例,并且在Watcher构造函数中会对expOrFn求值,从而触发get方法,实现相关的所有层级的属性与当前watcher实例的绑定, 绑定完毕, 再popTarget()。

  • 设置set方法,如果数据变化,通知该dep中保存的所有watcher实例,遍历调用watcher实例的update方法,update中会先对expOrFn求值,再调用update callback, 从而实现对dom的相关操作。

  • 观察者模式,Dep实例和Watcher实例互相保留引用

  • 何时新建watcher实例,触发属性中的get方法?

在分析模版指令的时候,碰到一个指令,新建一个watcher实例,并且把与这个指令对应的update函数(内含修改dom的操作), 传入到该watcher中保存起来。

CompileUtil.js

text(node, vm, property) {
    this.bindWatcherAndCallback(node, vm, property, 'text');
},

bindWatcherAndCallback(node, vm, property, directive, nodeHtml = null) {
	 const updaterFn = updater[`${directive}Updater`];
    // 第一次渲染 view, 此时Dep.readyWatcher还不存在, 被触发的getter函数只是得到值,并没有绑定watcher
   updaterFn && updaterFn(this._getVMVal(vm, property));
    // 创建readyWatcher, 在初始化Wather的过程中连接watcher和deps。传入update函数, 对某个属性进行set操作时触发。
    new Watcher(vm, property, value => {
        updaterFn && updaterFn(value);
    });
}

在模版中, 如果一个属性和多个指令有关,一个属性会对应多个watcher。 如果一个指令中的属性层级很深,一个watcher会对应多个dep.

二. 浏览器路由

  • Hash Router 监听load事件和hashchange事件, 分析window.location.hash, 引入对应path的component文件。

    HashRouter.js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 => {
         this._urlChange();
     });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 => {
         this._urlChange();
     });
    
  • History Router history api没有提供像hashchange那样直接监听地址栏变化的的事件, 提供了popstate————监听历史记录条目更改的事件(当用户点击前进后退按钮时会触发事件监听函数)。代码中要根据用户不同的行为,对window.history操作, 从而改变地址栏的显示,引入对应path的component文件。

    HistoryRouter.js

    a. 如果用户行为是地址栏访问, 通过window.location.href拿到url。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 => {
         const herf = window.location.href;
         const path = herf.slice(herf.indexOf('/', 8));
         self._urlChange(path, 0);
     });
     
    

    b. 如果用户行为是点击a链接。代码中对所有的link标签进行绑定事件。通过e.target.getAttribute('href')拿到url。

     document.body.addEventListener('click', e => {
         if (e.target.nodeName === 'A') {
             e.preventDefault();
             self._urlChange(e.target.getAttribute('href'), 1);
         }
     });
    

    c. 如果用户是点击前进后退按钮, 通过window.history.state.path拿到url。

      window.addEventListener(
         'popstate',
         () => {
             if (window.history.state !== null) {
                 self._urlChange(window.history.state.path, 2);
             }
         },
         false,
     );
    

    对window.history操作。

     _urlChange(path, type) {
     	 // type=1, 用户点击了a链接 
     	 if (type === 1) {
     	     window.history.pushState({ path, custom: 'hello' }, '', path);
     	    // ...
     	} else if (type === 2) {
     		// type=2, 用户点击前进后退按钮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 path, custom: 'world' }, '', path);
     	   // ...
     	}
     	this._refresh(path, isOnLoad);
     }
    

三. 服务端和浏览器的同构

  • 要保证服务器返回的html, 对这个html解析生成的dom结构和根据浏览器js模版生成的dom是一致的。 原理:
  1. 服务端和浏览器端两端data的初始数据设置成一致。
  2. 服务端和浏览器端都是对同一份模板解析生成ast,再由ast生成渲染函数体的字符串形式,再把渲染函数体的字符串变为渲染函数,服务端调用这个渲染函数,生成html。
  3. 在服务器返回的html文件中要引入已经打包生成的浏览器js, 这个浏览器js要能解析服务端返回的dom, 做好数据监听, 生成虚拟dom等工作。

server.js

app.get('/', (req, res) => {
    res.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
    res.send(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My app</title>
            ${css}
        </head>
            <body>
                <div id="app">${render()}</div>
                <!--导入 Webpack 输出的用于浏览器端渲染的 JS 文件-->
                ${scripts}
            </body>
         </html>`,
    );
});
  • 因为服务端和浏览器的dom结构保持了一致,因此加载js完毕后,用户行为触发的一些js代码所带来的最终dom的改变, 作用到真实dom上的时候,页面的渲染是平稳的。
  • 如果应用了flux类型的架构, 如redux等(当前代码中未实现)。

server.js返回的html中加入

 <!--返回初始状态值,在浏览器js的store中会调用,保证双方初始状态一致->
<script>
	window.__INITIAL_STATE__ = ${JSON.stringify(initialState)};
</script>

browser.js中

// __INITIAL_STATE__ 来自服务器端
const initialState = window.__INITIAL_STATE__;
const store = configureStore(initialState);

四. 自定义webpack插件FileListPlugin

  • 为什么需要FileListPlugin?

为了实现同构,要在服务端注入浏览器的非异步js, 就要区分哪些文件是异步的,哪些文件是同步载入的。 要把css文件放在一起,js文件放在一起。

  • FileListPlugin做了什么?

a. 在emit事件触发后拿到当前的compilation编译对象,调用compilation.getStats()拿到当次的编译结果(一个对象, 可以通过npm run analyze到生成的stats.json中查看),对象属性是重要的构建信息比如

assetsByChunkName(Object, chunk名和它对应的asset文件),

assets(Array, 最后准备输出的一系列文件),

entrypoints(Object, 入口文件和该入口文件要包含的assets),

chunks(Array, 编译过程中生成的所有chunks, chunks中的每个chunk对应还包含了该chunk所载入的modules信息)。

b. 通过过滤 stats.assets中有而stats.entrypoints中没有的文件,得到非异步js的文件名。
通过判断后缀,对css和js归类。

c. 构造json字符串,生成一个clientFileList.json文件,输出到output path中。server.js读取该文件内容,进行处理。

FileListPlugin.js

```
// ... 处理compilation.getStats()
const clientFileList = JSON.stringify({
    entryJs,
    entryCss,
    asyncFiles,
    publicPath: stats.publicPath,
});
// 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文件资源输出到output path中:
compilation.assets['clientFileList.json'] = {
    source() {
        return clientFileList;
    },
    size() {
        return clientFileList.length;
    },
};
```

server.js

```
const clientFileList = require('./dist/clientFileList.json');
let css = '';
clientFileList.entryCss.forEach(element => {
    css +=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lientFileList.publicPath}${element}">`;
}, this);
let scripts = '';
clientFileList.entryJs.forEach(element => {
    scripts += `<script src="${clientFileList.publicPath}${element}"></script>`;
}, this);
	
```

myapp存在的问题

因为时间和能力有限,当前代码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当前代码中的router和mvvm不是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可以共用的实例, 它依赖于浏览器端, 用到了window.addEventListener等, 没办法像vue的同构一样可以在server.js中直接引入const Vue = require('vue')和Vue.use(Router)。而所谓的服务端html也只是粗糙地返回了字符串而已(参见entry_server.js)。

    解决: 后续进一步抽离出router和mvvm的代码, 让他们成为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可以共用的实例。

  2. 当前代码只是实现简单的指令解析和数据绑定,没有实现虚拟dom。

  3. 对于前端切换路由时, 已经载入的component如何处理? 当前代码中粗暴地用了display: none,待改进。